服务热线:1884005274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共享加盟 儿童专项 成人专项 袁轩讲座 案例展示 轩祖学派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轩祖鼻腺科采用四联综合调理方案:特定儿推+药浴+药敷+压豆,解决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鼻炎鼻窦炎鼻甲问题,中医鼻腺调理新突破,疗效显著不易反弹,绿色康养方案!
联系我们更多>>
18840052749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邮箱:2197393823@qq.com

轩祖学派

地球的演变过程是什么?热性球体-水汽圈-海洋形成-地壳运动(物道理论之篇9)

发布时间:2020/03/03

地球最初为炽热熔融性物质的液态组合,维持熔化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当时均量分布于宇宙空间的氢物质。随着球体增大,吸附力增强,少量不熔物质(指在相对温度下的不熔物质)被一并吸附到球体内,在地球自转力作用下,比重大的不熔物质逐渐汇聚到中心而形成了固态内核,在内核能量聚合的条件下产生强大的地心引力,其它物质则围绕着固体内核以高温液态形式分布。其中比重较重的液态物质靠近内核,比重较轻的液态物质靠近外层,越往外层含氧物质及硅物质越高,并且夹杂着其它少量物质,出现局部相对密度分布不均衡状态。

氧物质与球体外围氢物质互相作用维持地球自身高温状态,同时产生大量水汽,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地球周围就形成庞大的水汽圈,并且水汽密度逐渐增大,对地球温度客观上起到间接的冷却作用。随着以氢、氦为主体太阳吸引力急剧增大,宇宙相对空间的氢物质开始快速向太阳汇聚,但由于地心强引力作用,地球周围空间的氢物质被暂时保留了下来,继续维持着地球高温状态。在没有外来补给条件下,氢物质被消耗得越来越少,最后无法维持地表高热沸腾状态,地球温度开始迅速下降,直至表面凝固成固体,形成一个高热壳体把液态熔性物质包裹在内部。

由于壳体组成物质的差异,局部密度较小相对较轻壳体,抵御不住内部岩浆的膨胀力而向上隆起,甚至岩浆涌出地壳,重新凝固后增加地壳厚度,直至重力增加到与地球内热产生的膨胀力相对平衡为止(这种状态就导致了后来陆地地壳偏厚)。局部密度较大相对较重壳体,在较薄状态下就能抵御地壳内部膨胀力而相对处于凹陷处(这种状态导致了后来海洋地壳偏薄)。这时地球由圆滑岩浆平面变成了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在地壳重力与内部膨胀力相互角逐下,最终取得了相对平衡状态,形成了最初的地壳表面构造。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球上空水汽圈温度也随之下降,水汽凝结成水珠形成水带。当水带重力超过地球散热所产生的上升作用力后,降水便倾盆而下。由于地壳高温状态,最初地球表面出现热浪滚滚、水汽冲天景象。随着水量增多,地壳开始快速降温并收缩变形,在相对薄弱处出现断裂,形成地球若干个大断裂带的最初状态(同时也会发生局部的小断裂)。断裂带岩浆涌出重新构造,有的形成山脊或海岭状,有的形成沟壑或海沟型,有的与断层基本相平。降临到地球的水在凹陷处汇聚到一起,并溶解了岩石表面的盐类及微量元素,就形成了地球最初的海洋,凸出的地方就形成了地球最初大陆板块或海洋岛屿。由于断裂带重新结合的不稳固性,致使其成了地球内部释放热量的出气口,所以多发火山、地震。来自地球内部不均匀外胀力为断裂的地壳板块提供了移动动力,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力导致海洋变成陆地甚至山脉隆起,也可导致海洋面积扩大或陆地变成海洋,最终形成了今天地壳的相对稳定状态。

由此可见,地球演变是在物与道不断组合条件下最终取得平衡的结果,即物道相和。

【注:本篇来源于袁轩老师创立的《物道理论》,为轩祖学派新哲学思想,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版权所有:辽宁省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5008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