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理论》思想要旨-袁轩新哲学思想观-三元论-轩祖学派哲学思想体系
《物道理论》是以物、道、客观存在为立义的三元理论体系,属“格致哲学”,为轩祖学派创始人袁轩老师2014年5月于大连着手研究,当年12月理论体系构建基本完成,与《医道医德》(中医哲学)、《尊祖敬天》(信仰哲学)并为轩祖学派三大基础理论。
一、《物道理论》逻辑体系构架:世界本源在于物与道的客观存在,也就是“物”、“道”、“在”三元平等。物有物性物态之分,道有道性道态之别,物道相和构成宇宙演化轴心。
二、物道理论坚持古人的格致观,以哲学思想为导向,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故亦称之为“格致哲学”。不以科学假说为基础,而以实际存在为依据构建学说,这是《物道理论》的基本原则;终极之道不止步,穷究事物根本不停歇,这是格致哲学追求目标。
三、对宇宙演变的解读,提出“物道聚合学说”,认为宇宙因物道聚合导致球状体的形成,分为“内空间”“中空间”“外空间”三部分。
四、对光的解读,认为光属于动态能量而非物质,波粒二象性是封闭空间微量气体在光的映射下出现的一种状态。宇宙光线扭曲是气态物质在强引力或斥力作用下出现的不规则运动现象,而非能量通道发生扭曲。我们看到的星星是现在的状态,而非N年前的状态。
五、对于能量的解读,《物道理论》认为,能量从属于道,道具有规律性与能量性两种属性。从能量的运动性分类,有静态能量与动态能量。从能量的属性分类,有外散性和内聚性,外散性导致空间能量的形成,内聚性导致物体的形成。能量与道的结合《物道理论》称之为道能,道能也有内聚能与外散能之别。
六、对于意识的解读,《物道理论》认为,意识归属于道,是大脑组织(物性)与脑细胞组合变异(道性)共同作用的意识态(道态),但人(物性)在意识(道性)的支配下出现生活状态(物态),同时意识里反映的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物道理论归之为道态。因此意识所处的位置不同划分也有区别,但都属于隐象不可见的非物质。意识存在于大脑空间,但无法测量体积。
七、物道理论认为,能量与意识都属于道的范畴,都占据空间。在无意识世界里,不占据自然空间的东西不存在;在有意识世界里,不占据自然空间的东西存在,这里的东西指的是“事”的范畴。
八、对于黑洞的解释,认为史瓦西半径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无法验证的假说,运用假说推演假说,得到的结果必然会更偏离真相,认为黑洞不属于客观存在,也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九、对于引力、斥力的解释,认为物体的能量聚合是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星体的引力来源于星体内物质聚合,所以引力场对该星体内所有物质都具有引力作用。斥力来源于恒星外层燃烧的能量辐射,或者行星接受恒星辐射能的再辐射。
十、关于公转与自转解读,认为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在恒星引力作用才不至于远离恒星,同时恒星辐射能量产生的斥力导致行星不被吸到恒星,在恒星引力与斥力的相互作用下行星有自己的圆周运行轨道,在这圆周圈内,恒星作用的斥力是大于引力的,在这圆周圈外,恒星作用的引力是大于斥力的,只有在圆周上引力与斥力是相等的,行星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只是为自转提供动力,这一规律物道理论称之为“圆周平衡定律”。
十一、《物道理论》倡导“实际主义”,就是人类应遵从物道平等地位,以现有的实际存在为依据研究现在事物,推演宇宙本源及世界未来,以物道相和为准则而行人之道。人类解释自然现象、调适自然的能力和方法要符合实际存在,顺应物道相和这一自然法则。任何违背物道相和的规律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任何顺应物道相和的规律都会得到大自然的恩赐。
十二、《物道理论》认为,所谓的客观存在,实质就是意识形态里反映的现实真实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主观上的客观存在,属性就是意识态,我们的大脑不可能代替自然界。《物道理论》的三元论实质是把自然界中的两个基本元(物与道)与意识元统一起来,也就是以主观实际存在的东西为依据去解释万事万物。
其它方面,比如地球的演变,生命的起源,人类发展史、地球神秘现象、微观现象、灵魂、阴阳等等,《物道理论》都有客观详细的解读。
总之,《物道理论》为物、道、客观存在为本的三元平衡学说,与以往的唯物、唯道、唯心论有本质的区别,与物本道末论或道本物末论亦有本质的区别。
【注:本篇来源于袁轩老师创立的《物道理论》,为轩祖学派新哲学思想,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见网址:http://www.zytnw.com/index.php/cn/Honor/index/ti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