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84005274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共享加盟 儿童专项 成人专项 袁轩讲座 案例展示 轩祖学派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轩祖鼻腺科采用四联综合调理方案:特定儿推+药浴+药敷+压豆,解决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鼻炎鼻窦炎鼻甲问题,中医鼻腺调理新突破,疗效显著不易反弹,绿色康养方案!
联系我们更多>>
18840052749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邮箱:2197393823@qq.com

轩祖学派

第二十三章《物道理论》与各流派思想区别与联系-三元哲学体系问世

发布时间:2020/07/04

                                                      1.物道理论与道儒思想
道儒思想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精髓。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是言说自然史原理的思想,即“天道”思想,侧重说的是宇宙之道。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是言说人类史原理的思想,即“人道”思想,讲的多是人伦之道。来源于上古轩辕时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老子的“天道”及孔子的“人道”思想,并且两家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道家“天道”与儒家“人道”相结合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主体。
物道理论继承道家“天道”及儒家“人道”思想。物道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两个主体,即人(物)和客观规律(道),客观规律又包括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从属于宇宙,是对老子“天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社会规律(来源于人意志的统一性)从属于人类,是对孔子“人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道家“天道”与儒家“人道”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物道理论的天人合一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道与物的关系,即人类的思维能力与物质环境(天)的调和关系;(2)人与道的关系,即人与社会规律的调和关系。因此物道理论传承并发展了道儒思想。
                                

                                             2.物道理论与阴阳学说
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人体上下等,其核心是阴阳相对,主要是从两个事物相对性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探索依存关系。物道理论认为:世间事物是由物与道组成,即构成事物基本的要素与本身属性组成,其核心是物道相和,主要是从事物的相和性观察其存在的两个方面。比如石头用阴阳学说来解释,石头南面为阳,北面为阴,如果用物道理论来解释,石头的物性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道性是把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组合到一起的内在定律。人体脏腑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用物道理论来分析,五脏六腑皆为物性,维持脏腑活动规律为其道性。再如阴阳学说认为天为阳,地为阴,物道理论认为天地归于宇宙的整体性,星球为物性,宇宙规律为道性。阴阳学说认为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物道理论认为太阳与地球为物性,导致出现白天黑夜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相互作用力为道性。阴阳学说认为男为阳,女为阴,物道理论认为男女皆为物性,其生理内在因素为道性。故物道理论与阴阳学说并不对立,只是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其得出结论就有差别。
物道理论与阴阳学说区别在于:1、阴阳学说偏重于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解读,即显象解读,物道理论偏重于对事物内在属性的解读,即隐象解读。2、阴阳学说的核心是阴阳相对,物道理论的核心是物道相和。
物道理论与阴阳学说相同在于:1、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事物的客观存在性。2、都蕴含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3.物道理论与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相对立的基本两大派别,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它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斗争中,总是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着的,总是与无神论相结合的。

1、物道理论与唯物主义区别在于:(1)物道理论主体为物与道,物包含物质环境、物质本身、产生事情的物质基础三个方面,与之对应的道包括人所调适物质环境的思维能力、构成物质的内在定律、事情转化的客观规律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主体是物质与精神。(2)物道理论认为物性与道性具有同等地位的相和属性,二者不存在主次关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3)物道理论认为世界本源在于物与道的客观存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源在于物质。
物道理论与唯物主义相同在于:(1)都否认超自然神存在。(2)都是对唯心派精神本源论的否定。(3)都承认物质客观存在性。
                                                4.物道理论与形而上形而下
《易经.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就是: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这是"形而上",即有形物质形成之前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道"。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对"形而上"的"道"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上学;当"道"发展变化为万物以后,物质具有了可见的形状,这就是"形而下",即有形以后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器。“对"形下"的"器"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下学。
物道理论认为:宇宙本源在于物与道的客观存在。宇宙最初状态为各种气体状或实物状的微物质在真空状态下相对均匀的无序漂游,这些微物质包括氢物质、氦物质、氧物质、硅物质、铝物质、钠物质、铁物质、钙物质、镁物质、钾物质等等,同时不同微物质之间又具有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力和相互排斥力)。
1、两者区别在于:(1)物道理论认为宇宙的最初状态就客观存在着肉眼可视的或不可视的微物质;“形而上”认为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2)物道理论认为道不属于“物”的范畴,只是构成“物”的内在规律,道本身不能演变为物;“形而上”认为‘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并且由无形可以演化为有形,即“形而下”。(3)“形而上形而下”以道本物末为研究基础;“物道理论”以物道平等为研究基础。
2、两者联系在于:(1)都揭示组成物质世界的规律性。(2)都包含了科学思想。
                                              5.物道理论与二元论
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意思即宇宙由两种主要不可缺少且独立的元素组成,至于是哪两种元素,则不同的学说不尽相同。如笛卡儿的精神与物质二元论(心物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光明黑暗二元论,如摩尼教的上帝与魔鬼二元论,甚至中国的阴阳(太极),也是二元论的例子,彼此有着相类相异之处。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但二元论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在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二元论这个术语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下面就笛卡尔二元论与物道理论做一简单对比。
1、两者区别在于:(1)物道理论主体是物与道,物的本质在于可见的存在质,道的本质在于虚化的规律性;笛卡尔二元论主体是物质和意识,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2)物道理论之物与道密不可分,二者构成了事物的整体性;笛卡尔二元论之物质与意识具有独立性,二者构成了事物独立存在的两个方面。
2、两者联系在于: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事物的存在性。
                                         6.物道理论与质能守恒定律
质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内,所有粒子的相对论动能与静能之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具体解释: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的重要属性,质量可以通过物体的惯性和万有引力现象而显现出来,能量则通过物质系统状态变化时对外作功、传递热量等形式而显现出来,质能关系式揭示了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这个定律建立了这两个属性在量值上的关系,它表示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客观也必具有和这质量相当的能量。在原有的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
物道理论认为:世间事物是物道的结合体,即构成事物的要素与自身属性组成,其核心是物道相和,主要是从事物相和性观察其存在的两个方面。
1、两者区别在于:(1)质能守恒构成要素是质量与能量,物道理论构成要素是物质、道、客观存在。(2)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指的是存在质的要素及显象态(3)能量指的是物质运动的统一量度,用来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道指的是构成存在质的内律及内律的隐象态,用来表征事物存在的客观属性。

2、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1)都是从客观存在现象的相和性来观察其本质。(2)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具体事物的表现形式。
                                            7.物道理论与逻各斯
在西方语境中,逻各斯涉及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两个领域。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认为逻各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斯多亚学派是逻各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冲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把希腊哲学的逻格斯概念和犹太——基督教联系起来的是亚历山大的斐洛,并认为: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的思想是同根异枝,上帝的智慧就是内在的逻各斯,上帝的言辞就是外在的逻各斯。虽然逻各斯这一概念在宗教领域运用广泛,但在当今学术界,逻各斯一词通常指其在希腊哲学中的意义,或者指其在后基督教(post-Christian) 中的意义,而且仅限于现代哲学、苏菲派、以及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范围内。
1、物道理论与逻各区别在于:(1)逻各斯: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物道理论:根植于华夏的“天人合一”思想,并融合了现代科学观,是轩祖学派思想核心之一,主要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性,包括事物存在的物质要素和内在规律。(2)斯多亚学派的逻各斯包括两个部分,内在的逻各斯和外在的逻各斯,内在的逻各斯就是理性和本质(亦可理解为智慧),外在的逻各斯是传达这种理性和本质的语言,二者具有相同的虚化性。物道理论包括物和道两部分,物具有可见性,道具有虚化性。(3)逻各斯融合了神学概念,物道理论没有神学概念,但认同生命觉性。
2、两者的相同之处:(1)都阐述世界万物的规律性。(2)都融入了理性思维。

                                            8.物道理论与物道主义

  二者区别:  

《物道主义》核心是万事万物皆以物为本体,道为物所用的物本道末思想,属于一元论。认为存在的东西必定占据空间,占据空间的东西必定属于物,离开物体的道不存在。能量为物质,从属于物的本体,无法独立存在。

《物道理论》以“物与道的客观存在”为核心思想,包括物、道、客观存在三个方面,三者地位相等不分主次,以三元论为构建基础。认为占据空间的东西不一定是物质,能量从属于道,可独立于物存在于空间中。

  二者联系  :

都属于物道哲学范畴,以物道为出发点解释万事万物。          


                            附:客观评介《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是曲阜师范大学高懿德教授2016年底所创立新的哲学理论体系,作者表述与既往哲学的区别在于:

1.既往哲学的第一大根本缺陷是总体上没有明确地把握到哲学的真正对象和内容。本书第一次明确地阐明了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一性”——其具体内容是世界万物及世界本身构成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并自觉地以其为对象而把握之,形成了把握这一对象的哲学世界观理论体系。

2.既往哲学的第二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原则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原则,把握到了世界万物平等存在一体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并使其成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原则。

3.既往哲学的第三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范式上的道本物末主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基本思想范式,认为物是道的本体,道为物的所用,详细论证和确立了物体道用、物本道末、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逻辑思想范式。

4.既往哲学的第四大根本缺陷是学理逻辑架构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和分离。“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认为彼此皆为片面和极端,论证了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形而上下学”才能真正把握世界万物万象的统一性存在逻辑,这标示着其对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彻底颠覆与革命。

总之,《物道主义形而上学》在以上四大方面从根本上对既往哲学的根本缺陷或弊端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与克服,

这种哲学革命,亦如同物理学领域相对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爱因斯坦革命一样,是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爱因斯坦式的革命。可以相信,这种哲学革命也必将引发人类的整个文化和生活领域的相应性质的革命。

以上是按照作者书中原意表述,现将上述观点客观评论一下。

第一、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方面。

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区域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所区别,但总是以人的意识为中心观察和解释事物,因此哲学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为“主观存在”,研究的内容无外乎三种:意识、物质、规律。

那么哲学应该研究的真正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这是现代哲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教授指出新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一性”,研究的内容是“世界万物及世界本身构成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世界的统一性”实质是世界万事万物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样研究的内容自然就是世界万物及构成万物的规律,这实质上是继承了传统哲学物质论和道学相关的命题,并非是对以往哲学对象和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传统哲学有很多的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后人挖掘学习的,抛弃主观存在的臆想部分,主观实际所包含的物质与规律都是我们后哲应该继承发扬的,“主观实际”实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物质与规律(道),故新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客观存在,研究内容应该是:物、道。

第二、关于传统哲学的人文、人道主义思想问题。人类作为具有高级意识形态的物种,因为有了智能意识,才能发现世界的与众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哲学观,这是人类与生具有的思想特质,只要有人类生存就会延续。生存本能是所有物种的共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我们不可能实现物种平等,更不可能改变草吸收水分、羊吃草、狼吃羊,人吃肉这一大自然赋予物种的功能,同样,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以人为中心利用自然资源,这是人性的必然。因为人有了智慧,就产生了“朦胧哲学”,指导人类怎样更多的利用资源;违背自然法则遭到惩罚后,就产生了“清醒哲学”,指导人类怎样更好的利用资源;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后,就会产生了“智慧哲学”,指导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以哲学始终以人类需求为中心进步发展的,哲学离开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也就是人类消亡的时刻。
现在人类正处在“清醒哲学”与“智慧哲学”的十字路口,如何把握好方向,避免走向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误区,让哲学更好的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代哲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倡人类“实际主义”,就是人类应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物道相和为原则而行人之道,而非以物道为中心束缚制约人道。

第三、关于道本物末还是物本道末的问题。传统哲学中,唯物观以物质为本源并与唯心观对立而产生,道学和人道主义属于道本物末,这代表的是不同的哲学体系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确立的物体道用、物本道末,物为中心的物道观,实质上是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物道的派生关系替代了物质与意识的派生关系,但仍坚持物本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但这一成果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将道学引入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哲学又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又多了一个物道论。
那么自然界到底存不存在物本道末或道本物末呢?现在自然界所存在的事物,都是有物必有道,有道必有物,这是既往、现在、以后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所以物与道不存在本末的问题,虽属性不同,但地位相同,只不过现阶段的哲学观还受制于传统哲学的约束,但最终会物道合流,不分伯仲。

第四、关于传统哲学“形而上”与“形而下”对立分离的问题,实质上是道论和物质论之间的问题。传统道论和物质论在维护自身为本源的前提下,也互相承认对方的存在性和关联性,因此,“形而上与形而下”是本源之争的对立与分离,而不是否认对方的存在。《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所确立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思想,实际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哲学的逻辑构架,在以物为本的前提下更多的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是传统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彻底的颠覆和革命。物与道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妹,被哲学家硬生生的分成了对立面,这确实需要新哲学来解决,否则哲学会越演绎越糊涂,假命题下推演出的结果必然会远离真相。

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哲学思想经历过困惑、斗争甚至腥风血雨,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脆弱的生态环境,哲学家应该有勇气和担当指明人类的发展方向。高懿德教授所著的《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宣誓了一种新的进步哲学观,虽然主义式的思想有些偏激,但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尊重的。

注:本篇来源于袁轩老师创立的《物道理论》,为轩祖学派新哲学思想,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见网址:

http://www.zytnw.com/index.php/cn/Honor/index/tid/9.html

返回顶部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版权所有:辽宁省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5008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