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小儿疳证主要特征及发病原因-疳证久之是否会累及到其它脏腑?

特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引起小儿疳证的原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药物过伤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损,津液消亡,病情演变可涉及五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胃和,纳化正常,则气血津液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肌肉、筋骨皮毛得以濡润滋养。若脾胃受损,纳化失健,生化乏源,气血津液亏耗,则脏腑、肌肉、筋骨、皮毛无以濡养,日久则形成疳证。脾胃病变有轻有重,初期病情尚轻,仅脾胃不和,称为疳气。病情进一步发展,脾失健运,积滞内停、壅滞气机,即为疳积;疳积久而不消,导致脾胃虚损,津液消亡,气血倶衰,导致干疳。

疳证时间长了,会累及到其它脏腑吗?

疳证日久,气血虚衰,全身失养,必累及其他脏腑受病,而出现兼证。如脾病及肝,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肝之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可见两目羞明,眼珠混浊,白翳遮睛之“眼疳”;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内炽,循经上炎,则见口舌糜烂或生疮之“口疳”;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气受损,则易反复外感,或出现咳嗽、潮热之“肺疳”;脾病及肾,肾主骨,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则骨骼畸形,出现“鸡胸”、“龟背”、肋缘外翻等“骨疳”;脾病日久,中阳失展,气不化水,水湿泛溢肌肤,出现全身浮肿之“疳肿胀”等。脾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可见皮肤紫斑出血;甚则脾虚衰败,元气耗竭,阴阳离绝而卒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