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小儿气虚发热的证候表现-病理-配穴思路|气海|三关|肩井|百会|脾经|肺经

1.证候表现为:发热绵绵,头晕耳鸣,恶风自汗,倦怠乏力,神祛气短,纳呆便溏,反复感冒,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多见于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
 2.病理分析。从阴阳学说分析,气属阳,阳虚当生寒,阴虚当生热,这是一般规律,而气虚发热目前中医尚无统一定论,现分析如下。首先,应当明确,气虚发热之气虚,是指脾胃气虚而言。造成脾胃气虚之原因,小儿多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及饮食失节所致,成人则有劳役过度、忧伤思虑等原因,另外亦会出现在大病久病之后。气虚不能固表,阳浮于外,故会发热,也可有自汗的症状,此为内伤发热,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于手背,与外感发热,热甚不休,手背热于手心不同。其主要机理:(1)气虚无力以运而滞,郁而发热,如脾气虚再伤食积等等;(2)气虚无力以化生津液,导致阴火内生;(3)气虚则阳虚,阳虚则阴盛,阴盛则迫阳,使虚阳浮越于外。
气虚下陷,阴火上腾故发热;劳累耗气则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气虚四肢肌肉失养,则倦怠乏力;肺虚不足则气短懒言;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脾失健远则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而数均为气虚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虚不固,治以补气升提,穴位如气海、三关、肩井、百会;病位在脾肺,需益气强卫,穴位如脾经、肺经、脾俞、肺俞;病性为热证,清虚热,穴位如天河水、内劳宫,水底捞月;病势为虚证,补虚并引火归原,穴位如足三里、脊柱、丹田、涌泉。

【注:以上是轩祖派小儿推拿袁轩老师实践经验总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