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84005274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共享加盟 儿童专项 成人专项 袁轩讲座 案例展示 轩祖学派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轩祖鼻腺科采用四联综合调理方案:特定儿推+药浴+药敷+压豆,解决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鼻炎鼻窦炎鼻甲问题,中医鼻腺调理新突破,疗效显著不易反弹,绿色康养方案!
联系我们更多>>
18840052749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邮箱:2197393823@qq.com

轩祖学派

第十三章:肝胆病症论-《医道医德》-惊风|啮齿|异常瞬目|多动症|胎黄

发布时间:2020/07/28
第十三章:肝胆病症论-《医道医德》-惊风|啮齿|异常瞬目|多动症|胎黄

袁轩:小儿肝胆病症包括惊风、儿童异常瞬目、啮齿、儿童多动综合证、胎黄、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人体的风证包括外风和内风,外风指的是外感六淫,内风指的是肝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人体眩晕、头痛、耳鸣、口眼歪斜,甚则昏仆失语、不知人事,或手足麻木、振颤、偏瘫,或为抽搐、或人体不正常的动都与肝相关

第1节  惊风

袁轩:惊风俗称“抽风”,西医学称之为“惊厥”,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急重病证,具有痰、热、风、惊四症的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岁以下小孩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由于惊风的发病有缓有急,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临床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来势凶急,处理不当可使脑组织和局部机体缺血缺氧,遗留后遗症,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因此,治疗时要及时果断,必要时要积极抢救。
 法空:惊风的病因是什么?

袁轩:急惊风主要由外感六淫,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亦有卒受惊恐、痰食郁结而发者。急惊风的病位在心、肝两经,临床以病势凶急,抽动有力为特征,属实证。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其气血阴阳受损;或因急惊未愈,迁延而致;或素体虚弱,筋脉失养而致。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以虚证为主,临床以抽动无力、反复发作为特征。

法空:治疗原则是什么?

袁轩: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惊风发作时,无论是急慢惊风均应以定惊止痉,开窍醒神为主,以治其标;惊风休止期应从本治疗,根据急惊风多外感引发,多心肝火旺的特点,临床以清热平肝、镇静安神为主,慢惊风以补益脾肾,平肝定志为主。同时应该注意对痰的治疗。
 法空:小儿急惊风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袁轩: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法空:惊风分哪几种类型?

袁轩:急惊风包括外感惊风、惊恐惊风、痰食惊风,慢惊风包括脾肾阳虚、脾虚肝旺、阴虚风动。

儒信:老师,给我们讲一下外感惊风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  多有急性高热病史,起病急骤,四肢抽搐,烦躁不安或神错谵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青紫。

 2.病理分析。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热邪入里化火,需发散透达,可用穴位如肩井、太阳;病位在于心肝两经,需息风止痉,可用穴位如心经、肝经、 胁肋、太冲、小天心等;病性为热证,需滋阴兼清泻里热,可用穴位如二马、水捞、天河水、内劳宫、天柱骨等;病势为实证,可用掐惊术,选人中、老龙、十宣、端正、合谷、曲池、委中、阳陵泉、百虫、承山、昆仑、太溪等看惊掐惊。

儒信:惊恐惊风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恐惧不安,喜投母怀,甚或惊厥、神志不清,患儿平素胆小易惊,夜间惊啼,脉律不齐,多不发热或发低热,舌苔薄白,指纹青。

 2.病理分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猝见异物,乍闻异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守舍,神无所依。本证患儿常有惊吓史,平素情绪紧张,胆小易惊,或在原有惊风病变基础上因惊吓而诱使发作、加重。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惊吓过度,治以安神祛怯,穴位如心俞、肝俞、胆俞、百会、四神聪、耳后高骨;病位在于心肝,治以息风止痉,穴位如心经、肝经、 太冲、小天心等;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协调阴阳而定惊,如头阴阳、阴阳定惊法;病势为实证,治以看惊掐惊,穴位如人中、老龙、十宣、端正、合谷、曲池、委中、阳陵泉、百虫、承山、昆仑、太溪等。

儒信:痰食惊风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 本病初起多有伤食,表现为纳呆、呕吐、便秘等,继而出现发热,神昏惊厥,喉中痰鸣,口中秽浊,便秘尿赤,舌苔厚腻,脉滑数。

 2.病理分析。 本病主因在于痰浊与宿食互结,阻滞气机、蒙蔽心窍所致,先见纳呆,呕吐痰多,腹痛便秘,继而发热神呆,并迅速出现神昏惊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食积痰阻,需消积导滞化痰,可用穴位如板门、四横纹、内八卦、足三里、大肠、七节骨、掌小横纹、丰隆、膻中等;病位在于心肝两经,治以息风止痉,可用穴位如心经、肝经、 太冲、小天心、五指节等;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六腑、天河水等;病势为实证,治以看惊掐惊,穴位如人中、老龙、十宣、端正、合谷、曲池、委中、阳陵泉、百虫、承山、昆仑、太溪等。

伊安:脾肾阳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抽动无力,反复发作,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凹陷,精神极度萎顿,口鼻气冷,额汗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跳动(蠕动震颤),大便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纹色青。

 2.病理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脾肾素亏,加之长期腹泻、阳气外泄,先则出现脾阳受损,继则伤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极生风,即所谓“纯阴无阳”之慢脾风证。因温化无权,虚寒内生,故出现精神萎顿、嗜睡昏沉、手足蠕动、面色晄白、额汗津津、四肢逆冷、大便澄清、舌淡、苔薄白等寒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穴位如揉脾腧肾腧并结合擦法、擦丹田、擦督脉; 病位在于脾肾肝,治以补益脾肾、平肝定惊,穴位如脾经、肾经、肝经、中脘、涌泉、足三里等;病性在于寒,需平衡阴阳,用穴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手阴阳等;病势在于虚脱,治以补虚升提,用穴如捏上脊、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横纹等。

伊安:脾虚肝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抽动无力,反复发作,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稀薄,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沉弱。

 2.病理分析。小儿脾常不足,肝多有余,若久泻或久吐不止,则脾土愈虚、肝木愈旺,土不培木,肝木无制而生风,则出现慢惊风。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虚肝旺,治以扶土抑木,穴位如脾经、足三里、肝经、胁肋、太冲、太阳等;病位在于脾肝肾,治以滋培土水、涵养肝木,穴位如脾俞、肾腧、肾经、二马、肝腧、涌泉等;病性为寒证,需温阳平衡,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手阴阳等;病势属于虚证,需补虚,穴位如脊柱等。

伊安:阴虚风动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精神疲惫,面容憔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虚烦低热,手足心热,易出汗,大便干结,肢体拘挛或强直,抽搐时轻时重,舌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病理分析。本病主因是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常发生于急惊风之后,痰热炼灼阴津所致。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虚风动,治以育阴潜阳、镇静安神,穴位如二马、三阴交、肝经、太冲、涌泉、小天心、耳后高骨等;病位在肝肾,治以滋肾养肝,穴位如肾经、肾腧、脾经、阳陵泉等;病性属热证,治以清热平衡,穴位如水底捞月、天河水、箕门、手阴阳;病势属虚,需补虚,穴位如捏脊、足三里等。

第2节儿童异常瞬目

袁轩:瞬目也称“眨眼”,是指双眼睑非随意性暂时性的闭合运动。胞睑正常状态之开合,是一种保护性生理现象。自然状态下,人每分钟眨眼15-20次,如果开合失常,超过这一频率,则属于病理反应。这种无明显诱因,频繁眨眼的病症,称为异常瞬目,俗称挤扎(弄)眼,多见于3-9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轩仁:儿童异常瞬目分哪几种类型的?

袁轩:包括阴虚生风、脾虚肝旺两种。

炎农: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阴虚生风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病程日久,胞睑频频眨动,眼干燥、涩痛,奇痒,目赤头晕,左面颊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指纹浮红。

 2.病理分析。患儿多有偏食和过多看电视、电脑的习惯,加之小孩素体不足,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眼目,致眼目干涩不适,则眨眼频繁;或血虚生风,虚风上扰清窍,也会导致眨眼频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血亏虚不足以濡润眼目,治以滋阴养血,代表穴位如二马、脾经、肾经、脾腧;病位在眼目胞睑,治以润目祛风,如头面四大手法、睛明、四白、眉三点(攒竹、鱼腰、丝竹空)、泪腺、泪囊、风池、上关等;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镇惊,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小天心、肝经等;病势为虚升,治以引火归原,代表穴位如涌泉。

炎农:脾虚肝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眨眼频繁,眼睛易于疲劳、喜揉拭,目胞浮肿,面白神疲,形体消瘦,急躁易怒,饮食稍有不慎既便溏,舌淡,脉弦,指纹淡。

 2.病理分析。眼睛与五脏相关,其中胞睑属肉轮,在脏应脾,脾虚则五脏之精气不能上归于目;肝开窍于目,脾虚则土不培木致肝旺,则胞睑频频眨动。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虚肝旺,需扶土抑木,穴位如脾经、脾俞、中脘、肝经、肝俞、胁肋、太冲、膊阳池等;病位在眼目胞睑,治以润目通窍,如头面四大手法、睛明、四白、眉三点(攒竹、鱼腰、丝竹空)、风池、小天心等;病性为阴阳失调(肝脾不和),需调和肝脾,穴位如内八卦、腹阴阳等;病势为虚实夹杂,治以补虚泻实,可用穴位如捏脊。

第3节啮齿(夜磨牙)

袁轩:啮齿指的是上下牙齿相互磨切,咯咯有声,也称“咬牙”,因多发生在夜间又称为“夜磨牙”,多见于4~6岁儿童。啮齿属于西医学的磨牙症,6-13岁小孩处于换牙期,常伴有牙龈发痒,在上下牙齿咬合功能建立与完善期间,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种情况属正常现象,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治疗了。只有夜夜磨牙,并且磨牙严重,或过了换牙期,仍然磨牙者,则属于病症。

释笃:夜磨牙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睡觉磨牙由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而咀嚼肌的运动又受三叉神经支配,所以凡是能影响到三叉神经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睡觉磨牙.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特别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夜磨牙的孩子可适当结合热敷上下颚,可松弛咬合肌肉,缓解症状,也可减少头痛的机会。

释笃:夜磨牙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元神受遏、胃肠积热、脾虚肝旺、虚风内动。

释笃:元神受遏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磨牙声音或高或低,情绪不稳,易怒烦躁,或单独出现夜磨牙,而无其它异常状态。

2.病理分析。脑为元神之府,为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中心,如儿童白天玩耍过度,导致过于兴奋或过于疲劳,或是老师及家长给孩子学习压力过重,或是父母态度粗暴,或睡前过度兴奋及看了紧张的影视片,或其它原因导致孩子心理受挫及焦虑,都会使儿童入睡后大脑皮质仍处于兴奋状态,加之部分患儿脑髓失养,以至于大脑神经功能失常,元神受遏,颊车失灵而导致夜磨牙。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元神受遏,需健脑镇静,可用穴位肾经、二马、悬钟、百会、耳后高骨;病位在牙周,治以通络止痉,穴位如合谷、颊车、下关、承浆、肝经、涌泉、小天心、足三叉神经等;病性为阴阳失衡,穴位如手阴阳、太阳、头阴阳等;病势为虚实夹杂,可用捏脊以补虚泻实。

道觉:胃肠积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磨牙声音响亮,睡卧不安,烦躁,消谷善饥,渴喜饮冷,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病理分析。上牙床属足阳明胃经,下牙床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小孩嗜食厚味,或睡觉前饮食过饱,导致胃肠积热,循经上冲牙关,筋脉受熏灼而躁动,则出现夜磨牙。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积滞内停,治以消积,穴位如四横纹、板门、内八卦、足三里、捏脊等;病位在牙周,治以通络止痉,穴位如合谷、颊车、下关、承浆、肝经、涌泉、小天心、足三叉神经等;病性属热证,治以通腑泄热,穴位如六腑、胃经、小肠等;病势属实证,需通便导滞,穴位如大肠、七节骨等。
道觉:脾虚肝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磨牙声音时高时低,每于紧张、激动之后睡中加重,口苦咽干、烦躁,面红筋胀,喜伏卧,食少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
2.病理分析。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虚则运化失调,中焦不和,肝旺则易动。肝经分支循唇内,环口唇;脾虚肝旺,则肝经风热循经上扰而发生夜磨牙。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虚肝旺,需健脾疏肝理气,穴位如脾经、脾腧、足三里、心经、肝经、阳陵泉、胁肋等;病位在牙周,治以通络止痉,穴位如合谷、颊车、下关、承浆、涌泉、小天心、足三叉神经等;病性为阴阳失调,即肝脾不和,治以调和肝脾,穴位如内八卦、手阴阳、腹阴阳;病势属虚实夹杂,治以补虚泄实,穴位如捏脊。

道觉:虚风内动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症见啮齿连声、手足蠕动,甚或手足颤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病理分析。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肝肾阴虚,以至阴虚动风;或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生风;阴虚或血虚致虚风内扰,引动肝风,肝风循经上犯头窍,则神机不运,口窍失灵,不当动则动,而发生夜磨牙。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血亏虚,治以滋阴补血,穴位如肾经、二马、脾经、脾俞、三阴交、血海等;病位在牙周,治以通络止痉,穴位如合谷、颊车、下关、承浆、涌泉、小天心、足三叉神经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穴位如水底捞月、天河水等;病势为肝风上犯,治以疏肝息风,穴位如肝经、胁肋、膊阳池、太冲、阳陵泉等。

第4节胎黄(黄疸)

袁轩:胎黄,是指新生儿出生以后以周身皮肤、面目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西医学称本病为新生儿黄疸。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 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物尊:黄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湿热蕴结、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

物尊:辩证要点是什么?
袁轩:胎黄以皮肤、面目发黄为主证,辨证首先要区别其性质,以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结合全身症状以区别属生理性胎黄还是病理性胎黄。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疸色泽鲜明如橘,烦躁多啼,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黄疸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

物尊:治疗要点是什么?

袁轩: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治疗以健脾利湿、疏肝利胆、退黄为基本治法。湿邪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和病机。对于湿邪,推拿的主要作用在于发散和利湿。湿热熏蒸,形成阳黄,法当清热除湿;寒湿互结,形成阴黄,则宜温化寒湿。肝之疏泻有助于胆道畅通,有利于利胆退黄,故疏肝利胆亦为本病治疗的重要途径。

物尊:胎黄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湿热郁蒸(阳黄)、寒湿阻滞(阴黄)、气滞血瘀。
物尊: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阳黄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指纹色绛。
2.病理分析。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口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湿浊内蕴,治以健脾利湿,穴位如脾经、内八卦、脾腧;病位在肝,治以疏肝利胆,穴位如肝经、胁肋、肝腧、阳陵泉;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天河水、箕门、三阴交;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穴位如六腑、大肠、小肠、七节骨。

物尊:阴黄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2.病理分析。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出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湿浊内蕴,治以健脾利湿,穴位如脾经、内八卦、脾腧;病位在肝,治以疏肝利胆,穴位如肝经、胁肋、肝腧、阳陵泉;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丹田、八髎;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穴位如大肠、小肠、七节骨。
物尊:气滞血瘀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2.病理分析。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黄色晦暗无华。瘀血内阻故右胁下结成痞块,质硬。血瘀内阻,血不循经,故见衄血、瘀斑。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滞血瘀,治以消滞化瘀,穴位如四横纹、脊柱;病位在肝脾,治以疏肝利胆、健脾,穴位如脾经、肝经、胁肋、肝腧、阳陵泉;病性为气血失和,治以行气活血,穴位膊阳池、腹、二扇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穴位如大肠、小肠、七节骨。
                           第5节儿童多动综合症

袁轩:儿童多动综合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简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控力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其智力却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的常见行为障碍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6-14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 本病在古代医籍中未见专门记载,根据其神志涣散、多语多动、冲动不安,可归入中医“脏躁”、“躁动”、“妄动”范畴;由于患儿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活动过多,思想不易集中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故又与“健忘”、“失聪”有关。
耶福: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是什么?

袁轩:主要有先天票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肾。因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功能的失调,必然影响人的情志活动,使其失常。《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精不足,髓海不充则脑失精明而不聪;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有多动,易激动;脾虚失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脾虚肝旺,又加重多动与冲动之证。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是其主要病机特点。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脏腑阴阳失调,则产生阴失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常的病变。
耶福:诊断要点是什么?  

袁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病程在6月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具备以下注意力项、多动项中的各4种表现;或某一项中的8种表现。此外,本病具有发育特点,学龄前和学龄期显著,随小儿成熟而趋好转,少年期多无症状,但注意力不集中可持续存在。

(1)注意力项:①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②无监督时难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③难于持久性集中注意(作业,游戏);④听不进别人在说什么;⑤经常丢失生活及学校用品;⑥在学校课堂注意力分散,成绩不佳;⑦不能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活动;⑧一事未完又作另一事。

 (2)多动项:①在教室常常离开座位;②常未加思考即开始行动;③集体活动中常不按次序;④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即抢答;⑤难于安静的玩耍;⑥作出过分行动如爬高,乱跑;⑦参与危险活动;⑧坐立不安,动手动脚;⑨常干扰别人;⑩说话过多。
 耶福:儿童多动综合症与其它相似病症区别是什么?

袁轩:(1)多发性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肌群不自主的快速、短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弄眼、耸肩、歪颈、挥手、蹬足和扭动等,也可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如清理喉咙、吼叫声、犬叫声或秽语等。   

(2)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仍能正常学习,功课作业完成迅速。能遵守纪律,上课一旦出现小动作,经指出即能自我制约而停止。

 (3)还应与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孩子不注意听课及与年龄相称的好动相区别,以及与智能低下,或因视、听感觉功能障碍所致的注意力涣散与学习困难相区别。
耶福:多动症如何辩证?

 袁轩:本病以脏腑、阴阳辨证为纲。脏腑辨证:在心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多梦烦躁;在肝者,易于冲动,好动难静,容易发怒,常不能自控;在脾者,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在肾者,脑失精明,学习成绩低下,记忆力欠佳,或有遗尿、腰酸乏力等。阴阳辨证:阴静不足,证见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情绪不稳,神思涣散;阳亢躁动,证见动作过多,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本病的实质为虚证,亦有标实之状,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
耶福:多动症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肝肾阴虚、脾虚肝旺、痰火扰心、清窍被蒙、心脾两虚。
伊安: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肝肾阴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于自控,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坐,或有记忆力欠佳、学习成绩低下,或有遗尿、腰酸乏力,或有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指纹浮红。

 2.病理分析。阳主动,阴主静。阴平阳秘,则动静有常;多动少静,为阴虚阳亢。如小孩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肝肾阴亏,精血不足;或疾病、内热耗伤肝肾之阴。阴不敛阳、制阳,则阳亢。阳亢则多动,产生异常兴奋,躁动不安或心烦易怒。
 本证以急躁易怒,冲动任性,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细弦为特征。肾阴虚者,五心烦热,盗汗,腰酸乏力,记忆力差;肝阳亢者,急躁易怒,冲动任性;肾精亏者,脑失聪明,学习困难。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虚阳亢,治以滋阴平肝,穴位如肾经、二马、三阴交、肝经、太冲;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黄蜂出洞法、心经、头面四大手法、百会、四神聪、小天心;病性为热证,治以清虚热兼平衡阴阳,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手阴阳;病势为虚升,需潜阳制动,穴位如涌泉、桥弓。
伊安:脾虚肝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肢体跳动,肢体麻木,转筋,手脚燥扰,身躯扭动,坐卧不安,情绪紧张,难以入静,多疑,视物不清,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指纹浮。

2.病理分析。肝为阳刚之脏,体阴而用阳,且为风木之脏,风善行数变,风性主动,因此,多动症与肝旺有关。脾为至阴之脏,主静,脾气不足,难以静谧,与多动症发生有关。脾虚失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脾虚肝旺,又加重多动与冲动之证。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是其主要病机特点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虚肝旺,治以补脾泻肝,穴位如脾经、脾腧、足三里、肝经、阳陵泉、皮罢、太冲等;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黄蜂出洞法、心经、头面四大手法、百会、四神聪、小天心、五指节、涌泉等;病性阴阳失衡,需调和肝脾,穴位如腹阴阳、内八卦;病势为本虚标实,可捏脊以补虚泻实。

伊安:痰火扰心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多动多语,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于制约,兴趣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嬉笑无常,头痛,头昏,流涎不止,胸中烦热,懊憹不眠,痰多口苦,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病理分析。本证多由后天调护不当,脾失濡养,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郁,上扰神明,心神不宁,神躁智变所致。心主神明,心为神舍,心神有节,出入正常,自无多动,如痰火扰心,则神明无主,难以自控而多动。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痰火扰心,治以化痰清心,穴位如丰隆、纹路化痰法、内八卦、膻中、承山、心经、肝经;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黄蜂出洞法、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四神聪、小天心、涌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重点清心火,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内劳宫;病势为实证,实从便解,穴位如小肠经、大肠经等。

伊安:清窍被蒙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多动,胆怯,肢体乏力,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睡眠浅,多梦,睡中哭泣,舌淡,苔白腻,指纹滞。或颅脑外伤之后,见头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肌肤甲错、夜卧不安,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指纹色黯而滞。
2.病理分析。脑为“髓之海”,为“精明之府”,为神明的基础。如小孩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精血不充,脑髓失养;或痰浊上犯,或外伤头部,瘀血阻络,均可蒙蔽清窍,神机不运而动静失常。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清窍被蒙,治以化瘀镇惊,穴位如血海、心经、肝经、小天心;病位在脑,开窍醒脑,穴位如百会、四神聪、风池、振脑门、头少阳经;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阴阳,穴位如头面四大手法;病势为虚实夹杂,需补虚泻实,穴位如捏脊、五经。

伊安:心脾两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夜寐多梦,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2.病理分析。本证多因后天调护不当,影响脾之运化,脾失濡养,血不养心所致。心气不足,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故神志不宁,多动不安,精力涣散,思维减退,夜寐多梦;脾气虚弱,脾失健运,精微失布,故见纳差、食少、腹胀、面黄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均为气血俱亏之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心脾两虚,治以健脾益心,穴位如脾经、脾腧、内八卦、中脘、心经、心腧、神门等; 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黄蜂出洞法、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四神聪、小天心、涌泉;病性为阴阳失调,需平衡阴阳,穴位如手阴阳、腹阴阳、二马、水底捞月;病势为虚证,补虚,穴位如足三里、捏脊等。
                           第6节小儿面神经麻痹

袁轩: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西医认为是由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中医学认为,本病可能由于卫外不固,风痰中络,气血不足,加之寒风侵袭,导致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面神经麻痹面部被牵向健侧,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表情肌麻痹,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宽,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向健侧),不能做皱眉、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美观。患儿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的一側,因一侧的面肌麻痹无法紧闭,所以无法正常饮食,尤其是喝水会外漏。患侧的眼睛无法紧闭,有眼睛干涩的现象。因为面神经也掌管着味觉、泪腺、调节听音大小的神经纤维,在面神经痳痺的患者約有1/2合并味觉消失,少部分流泪受影响,有些患者也有听觉过敏、感觉声音变大的现象。严重时,患者会觉得在同侧耳后方会有疼痛感。

本病是小儿神经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约为万分之零点三,10~20岁人群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成人发病率更高为万分之二点三。近年面瘫患儿有逐年增多趋势,原因目前尚不清。

炎农:小儿面神经麻痹分哪几种类型的?

袁轩:包括风邪入络、气血两虚、痰瘀互阻。

炎农: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邪入络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

 2.病理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 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感受风邪,治以疏风解表,穴位如头面四大手法、肩井、风府;病位在面颊,治以通络活血,穴位如翳风、四白、地仓、下关、合谷、小天心、承浆、迎香等;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等;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散泄实,穴位如风池。

炎农:气血两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口眼歪斜,日久不复,头晕乏力,纳差胃呆,心悸眼花,苔薄,脉细。

 2.病理分析。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之后,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不利,筋脉失养,故口眼歪斜,日久不复;病久不复,致气血两虚,故头晕乏力眼花;血不养心,故心悸阵作;脾不健运,则纳差胃呆;苔薄,脉细为气血不足之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血双虚,需补益气血,穴位如脾经、脾腧、足三里;病位在面颊,治以通络活血,穴位如翳风、四白、地仓、下关、合谷、小天心、承浆、迎香等;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等;病势为虚证,治以补虚温阳,穴位如脊柱、命门、丹田。

炎农:痰瘀互阻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口眼歪斜,头痛,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
 2.病理分析。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人络,夹痰夹瘀痹阻经络,故口眼歪斜而致面瘫;瘀血阻络,清窍不利,故头痛肢麻;气血不足,故头晕,神疲乏力;健运失司则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为气虚血滞,痰瘀互阻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痰瘀互阻,治以化痰逐瘀,穴位如内八卦、丰隆、太渊;病位在面颊,治以通络活血,穴位如翳风、四白、地仓、下关、合谷、小天心、承浆、迎香等;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等;病势为虚证,需强脾补虚,穴位如足三里、脾经、脊柱。

袁轩:以上三种类型面瘫均可结合按摩手法:
1、拿捏瘫肌  用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对合用力,拿捏面部瘫肌0.5~l分钟。
2、按摩瘫肌  用一手手掌紧贴瘫肌作环形按摩动作 0.5~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佳。

注:面瘫病人可每日早晚各做1次按摩,同时用湿热毛巾敷患侧面部。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在急性期尤其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和寒冷刺激

注:本文来源于轩祖学派袁轩老师创立的《医道医德》,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见网址:

http://www.zytnw.com/index.php/cn/Honor/index/tid/11.html

返回顶部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版权所有:辽宁省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5008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