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84005274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共享加盟 儿童专项 成人专项 袁轩讲座 案例展示 轩祖学派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轩祖鼻腺科采用四联综合调理方案:特定儿推+药浴+药敷+压豆,解决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鼻炎鼻窦炎鼻甲问题,中医鼻腺调理新突破,疗效显著不易反弹,绿色康养方案!
联系我们更多>>
18840052749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邮箱:2197393823@qq.com

轩祖学派

第十二章 肺脏病症论-《医道医德》-感冒|发热|咳嗽|哮喘|鼻炎|扁桃体炎

发布时间:2020/07/28
第十二章 肺脏病症论-《医道医德》-感冒|发热|咳嗽|哮喘|鼻炎|扁桃体炎

袁轩:小儿肺系病症包括感冒、发热、咳嗽、哮喘、鼻疾、扁桃体炎等。感冒是人体感受外邪所导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浑身酸楚为特征的外感症状。发热指的是体温超过正常值,或体温不高但自觉发热,或摸之发热。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反复发作,喉间痰鸣,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要特征的肺系病症。鼻疾包括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以鼻窍不通、流涕为主要特征。扁桃体炎以扁桃体或腺样体出现急慢性炎症及肥大为特征的病症。

第1节感冒

轩仁:感冒的病因是什么?

袁轩: 引起小儿感冒的病因有外感和正气虚两大因素。外感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与寒邪相合就是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冬、春季节;风邪与热邪相结合就是风热感冒,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风邪与湿邪相合就是暑湿感冒,多发在夏天或空调环境下;风邪与燥邪相合就是燥邪感冒,多发生秋天。时行感冒,疫疬之气所致,病情重,传染性强,常流行。感冒的病位在肺,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累及到肝脾,进而会出现感冒夹惊(一时性惊厥)、夹滞(乳食停聚不化)、夹痰(津液凝聚为痰,引发或加剧咳嗽)。
 轩仁:感冒治疗要点是什么?

袁轩:感冒属于外感,因此,祛风散邪、发表解肌为其基本治法,但发散不宜太过,太过则损伤阳气,耗伤津液。临床以发散风邪为主,还应考虑风邪与他邪相合而形成的风寒、风热、暑湿、燥邪等情况,分别辅之以温经散寒、清热、祛湿、润燥等治法。还应考虑小孩感冒夹痰、夹滞、夹惊的特点,常佐以化痰、消积、定惊的治法,以固护患儿正气、祛邪而不伤正。

轩仁:西医学如何分类感冒?

袁轩:西医感冒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由病毒传染给人体所导致的,传染性强,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等飞沫就可以传染,血液化验淋巴细胞高。治疗上选用抗病毒类药物,如病毒灵、板蓝根、金银花等。细菌性:由细菌进入人体所导致的,传染性不强,血液化验白细胞高,典型的病症为咽扁桃体炎,治疗上选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阿奇霉素、青霉素等。

细菌和病毒在咽部着床后,会随着唾液进入胃肠,引起胃肠不舒服,但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症状主要表现在胃肠,如呕吐、腹泻、腹痛等,西医称之为胃肠感冒,也有外感湿邪直侵袭所致。

轩仁: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寒感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指纹浮红,多见于冬春季。

2.病理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至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而清阳不展,肺气失宣,上窍不利而发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寒外侵,治以疏风解表,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风门等;病位在肺卫,治以宣肺肃肺,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为寒证,寒者温之,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颈夹脊。

儒信:风热感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浊涕,咳嗽,痰黄,咽红肿,口干喜饮,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色深红,多见于春夏。

 2.病理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至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而风热上扰,熏蒸清窍而发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热外侵,治以疏风解表,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风门;病位在肺卫,治以宣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掌小横纹、列缺;病性为热证,热者寒之,穴位如天河水、内劳宫,天柱骨,水底捞月;病势为实证,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颈夹脊(加揉二马2分以滋补汗源)。

儒信:暑湿感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a)暑湿在表:恶寒发热,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头重如裹,舌苔白腻,脉浮。(b)暑湿在里:胸隔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或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腻略黄,脉濡,指纹滞。

 2.病理分析。夏季感冒中医称之为暑湿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在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在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暑湿伤表,滞郁腠理,至表卫不和,肺气不宣,气机不展而发病;暑湿入里,湿热伤脾,或暑湿犯肺而发病。本病多见于夏天或空调环境。

3.辩证思路。(a)暑湿在表。本证病因在于湿邪外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黄蜂出洞、头侧部胆经;病位在肺脾,治以清热除湿,穴位如肺经、脾经、肺腧、五经;病性为湿证,治以发散暑湿,穴位如肩井、风府;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颈夹脊。

 (b)暑湿在里。本证病因在于湿邪积滞中焦,治以消积和中,穴位如四横纹、板门、内八卦、天枢、足三里、解溪、脊柱;病位在脾,治以泻脾袪湿,穴位如脾经、阴陵泉;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月、内劳宫;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穴位如六腑、大肠、小肠、七节骨。

儒信:燥邪感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以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为特证。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微痛,口渴,心烦,目痒,干咳不爽,少痰,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指纹浮,多见于初秋。凉燥主要表现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咳嗽少痰,口唇干燥,不渴,皮肤干燥,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指纹浮,多见于深秋。
 2.病理分析。燥为秋季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经急干燥的气候。燥邪为六淫之一,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咳,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燥邪为病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热病证;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有时也有凉燥病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燥邪外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风门、黄蜂出洞;病位在肺,治以宣肺清燥,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为燥证,滋阴润燥,穴位如二马、血海、天河水,其中温燥加内劳宫、水底捞月、天柱骨,凉燥加外劳宫、三关、一窝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小天心、风池。

第2节小儿反复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释笃:小儿反复感冒如何区分?

 袁轩:如果小儿每年感冒8次以上或半年6次以上,称为小儿反复感冒,类似于西医学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释笃:反复感冒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小孩反复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正气不足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肺虚则腠理不密,脾虚则气血不足,肾虚则发育障碍,均可导致小孩适应性差、防御能力差,生活质量差,从而在气候、环境变化时容易引发感冒。部分小孩是因为邪气长期滞留而反复感冒。

释笃:调理原则是什么?

袁轩:调节阴阳,增强小孩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是防止小儿反复感冒的基本原则。扶助正气,辅以祛邪,是防止小儿反复感冒的重要环节。平时以扶正为主,感冒以祛邪为主。

释笃:老师,上呼吸道病和下呼吸道病的区别是什么?

袁轩: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上呼吸道疾病普遍的是感冒,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咽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就主要是肺部疾病了,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两个不同的笼统性疾病,主要是部位不一样,上呼吸道感染多是指鼻孔到环状软骨下缘,主要包括鼻咽喉的急性炎症。如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普通感冒都是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以环状软骨下缘以下的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常包括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如支气管肺炎等。
释笃:反复感冒与食积是否有关系?

袁轩:现在孩子一感冒发烧,有的家长就带孩子到诊所打点滴,用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退热了,可是没几天,又开始发热了。中医在《伤寒论》中早就讲了,这是“食复”,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感冒复发。饮食不当为什么导致感冒复发呢?儿童感冒、发热,饮食减少,家长特别心痛,又担心孩子长不快、长不高,所以感冒一好,家长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做好吃的,什么排骨、海参、大虾,各种营养丰富的、高热量的食品统统摆上桌,顿顿都是美味佳肴。孩子往往不知饥饱,见了好吃的就猛吃一顿。吃得过多,超过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吃进去的食物积滞在肠胃,形成了食积,又开始发热了。这就是典型的“食复”。好多孩子反复感冒,就是“食复”所致。许多家长不解真相,还认为孩子免疫力低下,需要大补,其实是南辕北辙,越补越坏,越补越感冒!所以感冒初愈,饮食宜清淡,不宜大补,食量宜小,尽量不要吃饱,有个七八成饱即可,俗语说,“要想小儿安,须得三分饥与寒”。家长千万不可心急,想让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释笃:反复感冒分哪几种类型?

袁轩:反复感冒主要按体质划分,包括体质偏热型、体质偏寒型、体质偏气虚型。

释笃:老师,给我们讲一下体质偏热型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红身热,多汗,喜欢运动,喜饮水,大便干燥,大扁桃体,舌红,脉有力,指纹正常,易患风热感冒。
 2.病理分析。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主要形态,如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缺水),大便干燥,两颧潮红或偏红,阴虚火旺。因于体热,故易为风热所侵。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正气虚,治以补益正气,穴位如脾经、肾经、脾俞、足三里;病位在肺,补肺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偏热,清热平衡,穴位如二马、水底捞月、天河水、内外劳宫;病势虚升,治以补虚并引火归元,穴位如脊柱、涌泉、丹田。

释笃:体质偏寒型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白身寒,少汗或无汗,不喜欢运动,大便时稀溏,手脚凉,时鼻塞,清涕,舌红,脉缓,指纹正常,易患风寒感冒。
 2.病理分析。阳气是身体中的能量或者热量,阳虚就是身体中的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畏寒怕冷,肢体不温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常见表现为手脚发凉、身体怕冷、容易腹泻、胃脘或背部或腰膝怕冷。因于体寒,故易为风寒所侵。 

3.辩证思路。 本证病因在于正气虚,治以补益正气,穴位如脾经、肾经、脾俞、足三里;病位在肺,补肺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偏寒,治以温阳平衡,穴位如三关、督脉、八髎、一窝风、内外劳宫;病势为虚降,治以补虚并引气上行,穴位如脊柱、丹田、百会、肩井。

释笃:体质偏气虚型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喜静恶动,少气懒言,语声无力,畏寒,食少,舌,脉,指纹可正常。

 2.病理分析。气虚是指身体内气机的推动、统摄、防御等功能的减退,各脏腑功能和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甚至疾病。 常见表现为气短少力、容易疲乏、声音低弱、喜欢安静、容易感冒。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正气虚,治以补益正气,穴位如脾经、肾经、脾俞、足三里;病位在肺,补肺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为阴阳失衡,治以补气平衡,穴位如三关、督脉、气海、膻中、内外劳宫;病势为虚降,治以补虚升提,穴位如脊柱、丹田、百会、肩井。

第3节  小儿发热

道觉:发热体温如何界定?

袁轩:小孩正常腋温36℃~37℃。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道觉: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小孩发热有外感和内伤因素。外感因素,无论邪气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均会郁闭肺气,肺卫之气郁闭则发热;外邪侵入,人体正气必然奋起抗邪,正邪相争亦发热,这是外感发热的基本病机。外感风寒发热是因为正邪相争和肺卫之气郁闭所致;外感风热发热是因为正邪相争和风热本身的特点所致。内伤发热,分阳盛和阴虚两类。阳盛阴衰,水不制火,则产生发热。阳盛以但热不寒、或高热烦躁、或日晡热为特征;起病急,进展快,易入营血,属实证;后期阴液损伤可为虚实夹杂之证。阴虚以低热、潮热、盗汗为特征;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属虚证。此外,饮食积滞,蓄久而发热;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而发热。

道觉:发热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袁轩:调整阴阳是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无论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发热为阳热太过,因此应该清热泻火,以治其标。发热必耗伤津液,津伤则火热更炽,因此治疗时应随时固护患儿津液。外感发热,治以发散外邪,宣散郁闭之肺气,同时应针对不同兼夹邪气如风寒、风热、疫疠邪气进行治疗。内伤发热,除清热泻火外,还应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食积发热宜化积导滞、肝郁化火宜疏肝理气、阳明腑实宜通腑泻下、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

道觉:小儿发热分哪几个类型的?

袁轩:包括风寒束表、风热袭表、食积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肝郁化火。

道觉: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寒束表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

2.病理分析。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卫阳被遏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寒邪犯表,太阳经气不舒则头身疼痛;邪客于肺,肺气失宣,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外邪入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病位在肺卫,治以宣散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为寒证,寒者温之,穴位如一窝风、三关、外劳宫;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道觉:风热袭表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发热重,恶风重,恶寒轻,微汗出,头痛,面赤、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指纹红紫。

 2.病理分析。 风热外袭,卫表失和则发热重,恶寒轻;风热上犯则头痛、面赤;风热上犯,肺窍不利则咽痛,咳嗽;风热伤津则口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外邪入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合谷、曲池;病位在肺卫,治以宣散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病性为热证,需滋阴清热,穴位如二马、水底捞月、天河水、大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物尊:食积发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体温一般在38℃以下(有时会达到39度以上),脘腹灼热、胀满、膨隆、叩之如鼓,不思饮食,口臭,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恶心呕吐,泻下臭秽如败卵,舌苔腻,脉濡或滑,指纹紫滞。多有伤食史。

 2.病理分析。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食积胃肠,蓄久化热所致。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食滞胃肠,治以消导积滞,穴位如四横纹、板门、内八卦、足三里、脊柱;病位在脾胃,治以泻脾清胃,穴位如脾经、胃经、脾腧;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六腑、箕门、打马过天河;病势为实证,通腑泻浊,穴位如大肠、七节骨、天枢、腹。

物尊:气虚发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发热绵绵,头晕耳鸣,恶风自汗,倦怠乏力,神祛气短,纳呆便溏,反复感冒,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多见于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
 2.病理分析。从阴阳学说分析,气属阳,阳虚当生寒,阴虚当生热,这是一般规律,而气虚发热目前中医尚无统一定论,现分析如下。首先,应当明确,气虚发热之气虚,是指脾胃气虚而言。造成脾胃气虚之原因,小儿多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及饮食失节所致,成人则有劳役过度、忧伤思虑等原因,另外亦会出现在大病久病之后。气虚不能固表,阳浮于外,故会发热,也可有自汗的症状,此为内伤发热,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于手背,与外感发热,热甚不休,手背热于手心不同。其主要机理:(1)气虚无力以运而滞,郁而发热,如脾气虚再伤食积等等;(2)气虚无力以化生津液,导致阴火内生;(3)气虚则阳虚,阳虚则阴盛,阴盛则迫阳,使虚阳浮越于外。
气虚下陷,阴火上腾故发热;劳累耗气则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气虚四肢肌肉失养,则倦怠乏力;肺虚不足则气短懒言;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脾失健远则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而数均为气虚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虚不固,治以补气升提,穴位如气海、三关、肩井、百会;病位在脾肺,需益气强卫,穴位如脾经、肺经、脾俞、肺俞;病性为热证,清虚热,穴位如天河水、内劳宫,水底捞月;病势为虚证,补虚并引火归原,穴位如足三里、脊柱、丹田、涌泉。

物尊:阴虚发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长期低热不退,夜间为甚,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自汗,心烦,躁扰,夜啼,口干舌燥,形体瘦削,食欲减退,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本症常见于高热之后,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之后。

 2.病理分析。小儿体属稚阴稚阳,不耐火邪,如因病邪至高热或长期发热,常会伤及精血津液,阴虚则阳气相对亢盛,故出现低热、烦躁、口渴等虚热表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津亏损,治以滋养阴液,穴位如二人上马,三阴交、脾经、运土入水;病位在肾,补益肾水,穴位如肾经、肾腧、太溪、肾顶;病性为热证,清热平衡,穴位如水底捞月、箕门、天河水、手阴阳、心经肝经;病势为虚证,补虚并引火归原,穴位如足三里、脊柱、涌泉。

物尊:肝郁化火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时觉发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2.病理分析。因情志不遂,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或病邪侵扰,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此证多见于大龄儿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气郁化火,则发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火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情志失调,治以疏肝理气,穴位如搓摩胁肋、阳陵泉、肝腧、胆腧;病位在肝,清肝热,穴位如肝经、心经、太冲、皮罢;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泻火,穴位如内劳宫、天河水、水底捞月、箕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引热下行,穴位如六腑、大肠、小肠、涌泉。

第4节咳嗽

耶福:如何理解咳与嗽?

袁轩:凡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正常宣肃,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称为咳嗽。咳与嗽有区别,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即为咳嗽。临床多合并论之。

耶福:导致咳嗽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引起咳嗽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因为外邪侵袭,外邪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外邪侵肺,则气机失调,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引发咳嗽。风邪常于他邪相合,如夹热、夹寒等,因此临床有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因主要责之于肺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因饮食内伤,情志不调或素体痰盛,则脾失健运,脾虚生痰,上贮于肺,则肺失清肃,引发痰湿咳嗽和痰热咳嗽;如小孩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肺肾气阴,则引发气虚咳嗽或阴虚咳嗽。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基本病机却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外感咳嗽是因邪直伤于肺;内伤咳嗽因肺病迁延或他脏所累。其主要病理产物为痰。

耶福:咳嗽的治法原则是什么?

袁轩:清肃肺金为咳嗽的基本治法。外感咳嗽是因外邪侵袭,肺失清肃,治宜疏风解表,宣肺祛邪,邪去则清肃得复。内伤咳嗽是因为他脏所干,或肺病日久致肺失清肃。实证为痰、热、气等壅盛,或肝火上犯,木火刑金,致使肺失清肃;虚证为肺或肾之气、阴亏耗,肺失所养而清肃失司。应针对具体的病机采用化痰、理气、降火、补气、补阴等治法,以使肺脏恢复其清肃之性。痰是咳嗽的病理性产物,是引发和加重咳嗽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查明痰的性质,采用化痰和排痰的治法。

耶福:小儿咳嗽分哪几种类型的?

袁轩:包括风寒犯肺、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耗、肺气亏虚、肝火犯肺、食积伤肺。

耶福: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寒犯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病理分析。主要为感受风邪。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宣,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其他外邪多随风侵袭人体。若风夹寒邪,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本证以起病急,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为特征。若风寒夹热,证见声音嘶哑,恶寒,鼻塞,咽红,口渴;小儿风寒咳嗽容易转化为热证,若转为风热证,则咳嗽痰黄,口渴咽痛,鼻流浊涕。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寒袭肺,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病位在肺,治以宣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膻中止咳法、列缺;病性为寒证,寒者温之,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头颈之交;病势实证,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拿风池。

耶福: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热犯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2.病理分析。风邪夹热,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致咳嗽不爽,痰黄黏稠。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为特征。肺热重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风热束表,证见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风热表证重者发热,鼻流浊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若风热夹湿,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舌苔黄腻,脉濡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热袭肺,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治外感四大手法、肩井、曲池、合谷、风府;病位在肺,治以宣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掌小横纹、膻中止咳法、列缺;病性为热证,热者寒之,穴位如天河水、清天柱骨、水底捞月、箕门;病势实证,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拿风池。

耶福:风燥伤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微痛,口渴,心烦,目痒,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指纹浮,多见于初秋。凉燥主要表现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口唇干燥,不渴,皮肤干燥,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指纹浮,多见于深秋。 2.病理分析。风邪与燥邪相合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咳,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本病多见于秋季,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热病证;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有时也有凉燥病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燥邪外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外感四大手法、肩井、风府、风门、黄蜂出洞;病位在肺,治以宣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膻中止咳法、缺盆;病性为燥证,滋阴润燥,穴位如二马、血海、天河水,其中温燥加内劳宫、水底捞月、天柱骨,凉燥加外劳宫、三关、一窝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小天心、风池。

耶福:痰热郁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2.病理分析。小儿肺脾虚弱,气不化津,痰易滋生。若外感邪热稽留,炼液生痰,或素有食积内热,或心肝火盛,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肺失清肃,则致咳嗽痰多,痰稠色黄,不易咯出。本证以咯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为特征。热重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痰重者喉间痰鸣,舌苔腻,脉滑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痰涎壅盛,治以化痰消滞,穴位如纹络化痰法、丰隆、顺运内八卦;病位在肺脾,治以宣肺止咳、泻脾,穴位如肺经、脾经、肺俞、缺盆、膻中止咳;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六腑、大肠、箕门;病势为实证,催咳排痰,穴位如天突。

伊安:痰湿蕴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病理分析。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生冷所伤,则使脾失健运,水谷不能生成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肺脏娇嫩,不能敷布津液,化液生痰,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则致咳嗽痰多,痰色白而稀。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特征。湿盛者胸闷,神乏困倦;湿浊困脾重者纳食呆滞。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痰湿壅盛,治以化痰祛湿,穴位如纹络化痰法、丰隆、内八卦、阴陵泉;病位肺脾,治以补肺健脾、止咳,穴位如肺经、脾经、肺俞、脾俞、膻中止咳法;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阳化湿,穴位如三关、外劳宫、承山;病势为实证,催吐排痰,穴位如天突。

伊安:肺阴亏耗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日久,咽喉不利,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喉痒,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面颊红赤,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深红。

 2.病理分析。小儿肺脏嫩弱,若遇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正虚邪恋,热伤肺津,阴津受损,阴虚生内热,损伤肺络,或阴虚生燥,而致久咳不止,干咳无痰,声音嘶哑。本证以干咳无痰,喉痒声嘶为特征。常由痰热咳嗽转化而来。阴虚重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热伤肺络者咯痰带血;阴津耗伤,无以上承者口渴咽干。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阴亏耗,治以滋阴养肺,穴位如二人上马、肾经、脾经、脾腧、运土入水;病位在肺,治以补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掌小横纹、缺盆、膻中止咳法;病性为热证,清热平衡,穴位如水底捞月、天河水、手阴阳;病势为虚升,治以肃肺降气、引火归原,穴位如肃肺法、涌泉。

伊安:肺气亏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日久,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动则汗出,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指纹色淡而细。

 2.病理分析。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者,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耗伤正气后,致使肺气亏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不布津,痰液内生,蕴于肺络,则致久咳不止,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本证常为久咳,尤多见于痰湿咳嗽转化而成,以咳嗽无力,痰白清稀为特征。偏肺气虚者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偏脾气虚者面色苍白,痰多清稀,食少纳呆,舌边齿痕。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虚,治以补气升提,穴位如气海、丹田、膻中、百会;病位在肺脾,治以补肺止咳、强脾健运,穴位如肺经、肺俞、掌小横纹、缺盆、膻中止咳法、脾俞、脾经;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阳助气,穴位如三关、督脉、命门;病势为虚证,虚者补之,穴位如脊柱、足三里。

伊安:肝火犯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加剧。烦躁易怒,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病理分析。本证多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或邪热蕴结肝胆,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或肺络受伤所致,中医又称木火刑金。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肝郁化火,治以疏肝解郁,穴位如搓摩胁肋、阳陵泉、肝腧、胆腧、肝经、太冲;病位在肺,治以清肺止咳,穴位如肺经、肺俞、掌小横纹、缺盆、膻中止咳法;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泻火,穴位如内劳宫、天河水、水底捞月、箕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引热下行,穴位如六腑、大肠、小肠、涌泉。

伊安:食积伤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脘腹热、胀满、膨隆、叩之如鼓,不思饮食,口臭,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恶心呕吐,泻下臭秽如败卵,或大便干燥,唇红,舌苔厚腻 ,手心发热 ,脉濡或滑,指纹紫滞。有时可伴有体热, 咳嗽以晨起和夜间严重,日间可能轻微, 咳嗽伴痰或少痰。

 2.病理分析。由于喂养不当,内伤乳食,食积胃肠,蓄久化热,上熏于肺;或积滞伤脾,脾失健运,酿湿生痰,上贮于肺所致。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食滞胃肠,治以消导积滞,穴位如四横纹、板门、内八卦、足三里、脊柱;病位在肺,治以止咳化痰,穴位如肺腧、膻中;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月;病势为实证,通腑泻浊,穴位如六腑、大肠、七节骨、天枢、腹。

第5节哮喘

炎农:哮喘的病因是什么?

袁轩:哮喘发作的内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致使痰饮内伏;外因是感受外邪、接触异气。
内因:小儿肺脾肾三脏多不足。肺虚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外邪容易侵入;脾虚不运则酿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则不能气化蒸腾水液,导致寒水内聚,成饮成痰。

外因:外界气候变化和接触异物是导致哮喘的重要条件。气候骤变,寒温失调,风寒外袭,则肺失清肃,肺气上逆,与痰搏结,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则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引发哮喘;或接触异物,如油漆,花粉,尘埃,煤气,绒毛等,则会刺激气道,引动伏痰,诱发哮喘。
炎农:哮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袁轩: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重点祛除外邪及降气平喘化痰,对于外邪又当辨明寒热,随证施治。缓解期当治其本,重点在于扶助正气,增强体质,调补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分别采用益肺固表、补脾健运、补益肾阴肾阳等治法。由于痰饮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因此应当注意对痰饮的治疗,绝痰饮之源,是根治哮喘的重要途径。
炎农:哮喘辩证要点是什么?

袁轩:哮喘辨证时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发作期哮吼痰鸣,气急喘息,以邪实为主,进一步辨寒热:若咳喘痰黄,身热面赤,口干舌红为热性哮喘;凡咳喘畏寒,痰多清稀,舌苔白滑为寒性哮喘。缓解期哮喘已平,以正虚为主,辨其肺脾肾三脏不足,进一步再辨气分阴阳:气短多汗,易感冒多为气虚;形寒肢冷,面白,动则心悸为阳虚;消瘦乏力,盗汗面潮红为阴虚。

炎农:哮喘分哪几种类型?

袁轩:发作期包括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

炎农:老师,给我们讲一下寒性哮喘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音,痰多清稀泡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质淡,苔白,脉浮滑,指纹色青。

 2.病理分析。本证多由外感风寒而诱发,外寒内饮为其基本病因。小儿外感风寒之邪,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寒痰内伏,易引动伏邪壅阻肺气,宣降失职,气道受阻,则咳嗽气喘,痰稀有沫;痰浊留伏于肺,气道受其阻遏,因而痰气相搏,则呼吸急迫,喉间可闻哮鸣声;痰邪内郁,阳气不能宣畅,故面色晦滞,四肢不温。
本证以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白清稀,形寒肢冷为特征。风寒在表重者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浮紧;痰湿内阻者面色晦滞,痰多白沫,舌淡苔白。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寒邪外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肩井、风府;病位在肺,治以化痰平喘,穴位如肺经、内八卦、肺俞、缺盆、膻中止咳法、肃肺法;病性为寒证,寒者温之,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小天心、风池。

炎农:老师,给我们讲一下热性哮喘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呼吸急迫,声高息涌,咳痰稠黄,喉间哮孔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病理分析。本证多为外感风热,引动伏痰,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而发作。小儿素体阳盛,感受热邪,或因肥甘积滞,热自内生,痰因热动。痰热交阻,壅盛于肺,肺气不利,肃降失司,故咳嗽喘促,喉间可闻哮鸣声;气实有余,故胸闷膈满,呼气延长;肺气上逆,腑气不通,故大便干燥;肺胃热甚,故发热面红,渴喜冷饮;肺失通调,热蒸津液,故小便黄赤。
本证以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咯痰稠黄,身热咽红,舌红苔黄为特征。痰热内盛是本证辨证的关键,外感风热之象,可轻可重。本证与寒性哮喘之间,根据有无热象进行鉴别。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热袭表,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肩井、风府、合谷、曲池;病位在肺,治以止咳平喘,穴位如肺经、内八卦、掌小横纹、肺俞、缺盆、膻中止咳法、肃肺法;病性为热证,热者寒之,穴位如天柱骨、天河水、水底捞月;病势为实证,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炎农:老师,给我们讲一下外寒内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喷嚏,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

 2.病理分析。本证之外寒多由外感风寒所致;内热常因外邪入里化热和素蕴之痰饮郁遏而化热,或常为平素体内有热邪蕴积,被外邪引动而诱发。
本证以喘促气急,咳嗽痰鸣,恶寒发热,舌红苔白为特征,辨证以外有风寒之表证,内有痰热之里证为要点。外寒重者见恶寒怕冷,头痛身重,喷嚏,鼻塞流清涕,脉浮紧;内热重者见发热,口渴引饮,咯痰黏稠色黄,大便秘结,脉滑数等症。本证常见于先为寒性哮喘,表寒未解,邪已入里化热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寒入侵,治以解表散邪,穴位如肩井、风府、头面四大手法;病位在肺,治以定喘止咳,穴位如肺经、内八卦、掌小横纹、肺俞、缺盆、膻中止咳法、肃肺法;病性外寒内热,和而治之,穴位如内劳宫、外劳宫、三关、六腑;病势为表实未解,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岳忠: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气短懒言,咽喉不利,时有痰鸣,自汗,动则汗出,喘喝,咳嗽无力,反复感冒,神疲倦怠,面白少华,纳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2.病理分析。本证的基本病机是肺气虚而卫表不固,脾气虚而运化失健。肺主表,卫表不固则多汗,易感冒;肺主一身之气,肺虚则气短,咳嗽无力;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健则食欲不振,大便溏,失于充养则形瘦。本证以肺脾两脏气虚诸症为辨证要点。偏肺气虚者,易反复感冒,咳嗽无力,常因气候变化为外邪所乘而诱发哮喘;偏脾气虚者,咳嗽痰多,面白少华,神疲懒言,形瘦,常因饮食不节而诱发哮喘。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穴位如肺经、肺俞、脾经、脾俞、气海、膻中;病位在肺,定喘止咳,穴位如缺盆、膻中止咳法、掌小横纹、肃肺法;病性为寒证,温阳助气,穴位如三关、丹田、命门、督脉、头颈之交;病势为虚降,治以补益升提,穴位如捏脊、拿井、足三里。

岳忠:脾肾阳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膝无力,动则气短心悸,腹胀纳差,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色青。

 2.病理分析。本证由脾肾两脏阳气虚衰,运化失司,摄纳无权所致。小儿脾常不足,寒痰伤及脾,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则致腹胀纳差,大便溏薄;寒痰伤及肾,肾阳虚不能运化敷布全身,则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动则气短;肾气不固,则遗尿或夜尿增多。
本证以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为辨证要点。偏脾阳虚者,腹胀纳差,大便溏薄;偏肾阳虚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动则心悸。较大儿童可见腰酸膝软,四肢欠温,夜尿多等肾气不足的表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肾阳虚,治以健脾温肾,穴位如脾经、脾俞、肾经、肾俞、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病位在肺,定喘止咳,穴位如肺经、肺腧、缺盆、膻中止咳法、肃肺法、掌小横纹;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阳散寒,穴位如三关、丹田、命门、督脉;病势为虚证,治以补益、固摄纳气,穴位如捏脊、足三里、丹田、涌泉。

岳忠:肺肾阴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形体消瘦,面颊红,时时干咳,甚至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气喘,五心烦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深红。

 2.病理分析。本证由久病不愈肺气耗散,痰热耗灼肺肾二阴所致。肺娇易病,久病痰热耗灼肺阴,余邪留恋不去,则致咳嗽时作,喘促乏力,气短,干咳少痰;肾虚易损,久病痰热耗灼肾阴,虚火内生,则致形瘦,夜尿多,或大便秘结。阴虚生内热,则致面色潮红,夜间盗汗,手足心热。本证以肺肾两脏阴虚为辨证要点。以咳嗽时作,动则气短,消瘦,舌质红,苔花剥为特征。偏肺阴虚者,可见干咳少痰,喘促乏力;偏肾阴虚者,可见形瘦,小便短少。部分患儿阴虚生内热,则见面色潮红,夜间盗汗,手足心热。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肾阴虚,滋阴补虚,穴位如二人上马、肺经、肺俞、肾经、肾俞、百虫;病位在肺,定喘止咳,穴位如缺盆、膻中止咳法、掌小横纹、肃肺法;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平衡,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箕门、手阴阳;病势虚升,治以补益并引火归元,穴位如捏脊、足三里、涌泉。

第6节鼻窒(慢性鼻炎)

屈文:什么叫鼻窒?

袁轩:鼻窒是以长期鼻塞,流涕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多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鼻塞可呈交替性、间歇性、持续性,可伴有头痛、嗅觉下降等症状。鼻窒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鼻炎,为正鼻腔内的粘膜和粘膜下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

屈文:鼻窒会诱发什么病?

袁轩:常可诱发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鼻炎患儿有近40%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哮喘,同时还会影响小儿记忆力、智力、性情和学习成绩。

屈文:发生鼻窒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在生理上肺开窍于鼻,外界之风邪(风寒、风热),或污染、粉尘、花粉、皮毛等异物最易影响鼻窍和肺,致使肺失清肃、鼻窍闭塞不通,或肺气虚,不能充实温养鼻窍,或津液亏不能上承濡润鼻窍。

屈文:治疗要点是什么?

袁轩:宣肺通窍为基本治法。实证应根据外邪性质和夹痰、夹瘀之不同,而采用疏风宣肺通窍、化痰散结通窍和行气活血通窍等治法。虚证因肺气虚耗,鼻失温养者,宜温补肺气,通鼻窍;因阴虚肺燥,鼻失濡润者,宜养阴润燥而通鼻窍。手足阳明经脉循行于鼻部,督脉经鼻中央通过,推拿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其近治作用。

屈文:鼻窒分哪几个类型?

袁轩:包括肺经郁热、气滞血瘀、肺脾气虚、肺阴不足。

屈文: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经郁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感冒期间即鼻塞、流涕,后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或进行性加重,鼻涕色黄而粘,双下鼻甲肿胀充血。伴有口干,咳嗽,痰少,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浮红。

2.病理分析。伤风鼻塞失治误治,迁延不愈,浊邪伏肺,久蕴不去,肺经蕴热,失于宣降,熏蒸鼻窍,肌膜肿胀,鼻窍不通而为病。外感鼻塞治疗不彻底,邪毒壅遏于肺,肺失宣降,郁而化热,邪热循经上犯于鼻,故鼻塞不通;邪热熏蒸鼻窍,则鼻窍干燥灼热;鼻甲肿胀充血,口干咳嗽痰黄,舌质红,苔薄黄,均为肺经热盛之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经风热,治以祛风散热,穴位如肺经、肺俞、肩井、风府、太阳等;病位在鼻窍,治以活血通窍,穴位如天门、迎香通气法、治鼻穴、山根、陷谷、合谷;病性为热证,需清热,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屈文:老师,给我们讲一下气滞血瘀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鼻塞呈持续性,鼻涕粘黄或粘白,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窍肌膜肿胀色暗,触之硬实,呈桑椹状。全身可见耳鸣,听力渐退,或头胀闷隐痛.咽喉如有物梗阻.讲话鼻音较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缓。
2.病理分析。素体虚弱,或伤风鼻塞失治,邪毒久犯,正虚邪滞,气血不行,浊邪久滞,壅阻鼻窍,气滞血瘀而为病。由于鼻窒曰久,肺脾气虚,抗邪无力,郁毒久留鼻窍,致使气血瘀滞.故鼻塞持续,鼻膜肿胀暗红,呈桑椹样。湿浊滞留,故涕多,咳嗽痰多。邪浊蒙蔽清窍,则致耳鸣不聪,咽喉如有物阻。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缓,均为气滞血瘀之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血瘀滞,治以化痰逐瘀,穴位如肺经、掌小横纹、内八卦、丰隆、四横纹等;病位在鼻窍,治以活血通窍,穴位如天门、迎香通气法、治鼻穴、山根、陷谷、风池、合谷;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平衡,穴位如手阴阳、头阴阳;病势为虚中夹实,治以补虚泻实,穴位如脊柱。

屈文: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病程日久,长期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塞时轻时重,遇寒鼻塞重,鼻涕白而粘或稀清,量多。兼头昏而重,健忘,神疲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咳嗽,痰少而稀,平素恶风怕冷,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浮无力,指纹色淡。

 2.病理分析。肺卫不足,或久病体弱,肺气耗伤,肺失清肃,邪毒留滞鼻窍。或饮食不节,病久失养,损伤脾胃,水湿失运,浊邪滞留鼻窍而为病。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邪滞鼻窍,故鼻塞不通。阳气偏盛时.则症状轻,阴气盛时则症状重,故鼻塞时轻时重。因于肺脾气虚,卫阳不固,不能抵御外寒.故遇寒时症状加重。肺气不足气短,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气上逆,故咳嗽痰稀。气虚则面色苍自,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浮无力,均为气虚之证。脾虚运化失常,则饮食欠佳,脾气虚弱,故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脾气虚,治以补益肺脾,穴位如肺经、肺俞、脾经、脾俞、膻中;病位在鼻窍,治以活血通窍,穴位如天门、迎香通气法、治鼻穴、山根、陷谷、风池、头颈之交、合谷;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阳助气,穴位如三关、一窝风、丹田、命门、督脉;病势为虚降,治以补虚升提,穴位如脊柱、足三里、百会、肩井。

屈文: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阴不足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反复鼻咽部不利,鼻干燥,温差稍大则鼻内刺痛,口干欲饮,清嗓频频,时有干咳,无痰或少痰,唇红,颧赤,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指纹色绛。

 2.病理分析。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久咳伤肺,导致肺阴不足,肺阴不能上乘濡润鼻窍,故见于鼻干鼻窒。肺阴不足,虚火内生,灼液成痰,胶固难出,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肺开窍于鼻,阴液不足,上不能滋润鼻窍则鼻干。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3.辩证思路。 本证病因在于肺阴不足,治以滋阴养肺,穴位如二人上马、肺经、肺俞;病位在鼻窍,治以活血通窍,穴位如天门、迎香通气法、治鼻穴、山根、陷谷、风池、合谷;病性为热证,清热泻火,穴位如水底捞月、天河水、心肝同清、箕门、按揉涌泉;病势为虚证,补虚,穴位如脾经、足三里、脾腧。

第7节  鼻鼽(过敏性鼻炎)

法空:老师,鼻鼽的概念如何理解?

袁轩:鼻鼽,相当于西医学的过敏性鼻炎,以喷嚏、鼻塞、清涕、眼痒为主要特征,多在春秋两季发作加重。我国鼻鼽的发病率很高,高达12%,局部地区甚至高达2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法空:鼻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轩祖:中医学认为,鼻鼽的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病理反应主要在肺,但与脾和肾密切相关。

法空:鼻鼽分为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肺气虚寒、肺脾气虚、肾阳亏虚。
法空: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气虚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鼻窍痒,喷嚏连连,继而流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患者平时怕风怕凉,容易感冒,每遇风寒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全身症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发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2.病理分析。小儿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侵犯到鼻窍,邪正相争,肺气不宣,则津液停聚,鼻窍壅塞不通,所以导致打喷嚏流清涕。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卫不固,治以实卫固表,代表穴位如肺经、膻中、肺腧等;病位在鼻窍,需通鼻窍,穴位如迎香通气法、天门、治鼻穴、风池、陷谷等;病性在于寒,需温阳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二扇门、督脉等;病势在于虚,需补虚兼培土生金,穴位如脾经、脾腧、足三里、捏脊等。
法空: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患病日久,反复发作,平素经常感觉头重头昏,神昏气短,怕冷,四肢困倦,食欲不佳,大便多不成形。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注:小儿鼻鼽,以肺脾气虚为多见)。

 2.病理分析。主要表现在肺和脾两方面,在脾主要是因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中气下陷、气虚不能固摄,以至于喷嚏连连;在肺是因为肺气不足,宣发失职,卫气不能固密肌表,寒邪容易侵入,进而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补肺敛气,代表穴位如膻中、脾经、肺经、脾腧、肺腧等;病位在鼻窍,需通鼻窍,穴位如迎香通气法、天门、治鼻穴、风池、陷谷等;病性在于寒,需温阳助气,穴位如三关、一窝风、外劳宫、丹田、督脉等;病势属气陷之证,需升提气机,穴位如板门推横纹、百会、上捏脊等。

法空:肾阳亏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鼻鼽多为长年性,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时间较长,清涕不止,每当早晚更为严重,鼻甲黏膜苍白水肿。患者平素怕风寒,甚至枕骨后、颈项、肩背也觉得寒凉,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有的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

 2.病理分析。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过食寒凉,或久病累及肾阳,导致肾阳亏虚,虚寒内生,肺失温煦,则出现喷嚏频作、清涕淋漓。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肾虚,需补肾,穴位如肾经、肾顶、二马、肾腧等;病位在鼻窍,需通鼻窍,穴位如迎香通气法、天门、治鼻穴、风池、陷谷等;病性在于(虚)寒,需温肾壮阳,穴位如丹田、命门、腰骶部、八髎、督脉、三关、一窝风等;病势属虚证,需补益,穴位如捏脊、足三里等。

第8节鼻渊(鼻窦炎)

轩仁:老师,老师,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鼻渊。

袁轩:鼻渊,又称“脑漏”、“脑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特征的鼻病。多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或眩晕等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3个月以内为急性,3个月以上为慢性。急性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则转化成慢性。

轩仁:鼻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袁轩:本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郁久化热;或胆火炎上;或脾胃湿热等。邪热直接上炎,或循胆经和阳明经上蒸,熏灼鼻窍而成。

轩仁:治疗要点是什么?

袁轩:在五脏中,肺开窍于鼻,因此,鼻渊治疗关键在肺。因于外邪,宜疏风宣肺;因于痰热,宜清肃肺金,化痰排脓;因于气虚,日久不愈,宜补益肺气,实卫固表;因于阴虚,宜滋养肝肾。在经脉中,阳明经和少阳经,尤其是胆经循行于鼻窦区域,临床可采用近端或远端循经取穴的方式,通过调理阳明和少阳经脉,而通鼻窍、排脓毒。“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鼻为天人合一,为人体感受外界气息的窍道,窍道以通为顺,因此,通鼻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

轩仁:鼻渊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肺经风热、胆经郁热、脾经湿热、肺气虚寒、脾气虚弱。

轩仁: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经风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先有感冒症状,如发热、鼻塞、清涕、喷嚏等,经治疗后热退,诸症减轻,但鼻涕由清转黄,量增多,质变粘稠,嗅觉减退;部分患儿仍然有头昏、头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稠等症状,舌红,苔薄略黄,脉浮数,指纹浮。
2.病理分析。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冷暖不知自调,若护理不当,风热袭表伤肺,或风寒外袭,郁而化热,内犯于肺,肺失宣降,邪热循经上壅鼻窍而为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经风热,治以祛风散热,穴位如太阳、肺经、肺腧、肩井、曲池、合谷;病位在鼻窦,治以通窍排脓,穴位如天门、坎宫、迎香、鼻通、鼻窦区(额窦、筛窦、上颌窦)、陷谷;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穴位如天河水、大椎、天柱骨;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风池。

轩仁:胆经郁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长期反复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2.病理分析。情志不遂,恚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伤及鼻窍;或邪热犯胆,胆热上蒸鼻窍而为病。(注:恚huì怒,即生气、愤怒之意)

3.辩证思路。 本证病因在于胆经郁热,治以清泻胆热,穴位如阳陵泉、胁肋、肝经、头阴阳、头少阳经、肝俞、胆俞;病位在鼻窦,治以通窍排脓,穴位如天门、坎宫、迎香、鼻通、鼻窦区(额窦、筛窦、上颌窦)、陷谷、风池;病性为热证,清泻里热,穴位如六腑、天河水;病势为实证,通腑泻实,穴位如大肠经、小肠经、脊柱。

轩仁:脾经湿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反复鼻流黄涕,浊涕,量多,鼻塞,不知香臭,头晕头重,身重困倦,胸闷脘痞,食少,呕恶,小便浑浊,大便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2.病理分析。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失常,湿热邪毒循经熏蒸鼻窍而发为本病。

3.辩证思路。 本证病因在于脾经湿热,治以清热化湿,穴位如脾经、胃经、四横纹、板门、阴陵泉、承山;病位在鼻窦,治以通窍排脓,穴位如天门、坎宫、迎香、鼻通、鼻窦区(额窦、筛窦、上颌窦)、陷谷、风池;病性为热证,治以清泻里热,穴位如六腑、箕门;病势为实证,通腑泻实,穴位如大肠经、小肠经、脊柱。

轩仁:肺气虚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长期反复鼻塞或重或轻,鼻涕黏白,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时作,嗅觉减退,反复感冒,经常咳嗽,头昏,头胀,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苍白,自汗畏风寒,咳嗽痰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2.病理分析。久病体弱,或病后失养,致肺脏虚损,肺卫不固,易为邪犯,正虚托邪无力,邪滞鼻窍而为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气虚寒,治以培土补肺,穴位如肺经、肺俞、脾经、脾腧、足三里;病位在鼻窦,治以通窍排脓,穴位如天门、坎宫、迎香、鼻通、鼻窦区(额窦、筛窦、上颌窦)、陷谷、风池;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一窝风、外劳宫;病势为虚证,治以温阳助气,穴位如丹田、命门、擦督脉、捏上脊10遍。

轩仁:脾气虚弱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脘腹胀满,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2.病理分析。久病失养,或疲劳思虑过度,损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加之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湿浊内生,困聚鼻窍而为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胃气虚,治以健脾补肺,穴位如脾经、胃经、内八卦、脾俞、足三里、肺经、肺腧;病位在鼻窦,治以通窍排脓,穴位如天门、坎宫、迎香、鼻通、鼻窦区(额窦、筛窦、上颌窦)、陷谷、风池;病性属寒,寒者温之,穴位如三关、丹田、命门等;病势为虚降,治以补虚升提,穴位如脊柱、百会、肩井等。

第9节慢乳蛾(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

屈文: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小儿慢乳蛾。

袁轩:小儿扁桃体炎属中医学“乳蛾”范畴,是因邪客喉核(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病。分急乳蛾和慢乳蛾两类,相当于西医学急、慢性扁桃体炎。慢乳蛾以喉核长期肿大,咽喉不适,每遇季节变化或感冒时肿痛加重为特征。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屈文:慢乳蛾的病机是什么?

袁轩: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慢性过程,病机为正虚邪恋。正虚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久治不愈,或营养不足,或调护不当,而导致的肺脾气虚,不能托毒外出;或肺肾阴虚,致虚火上浮。邪恋有外邪六淫,也有内邪影响,如气滞血瘀与痰浊内生。

屈文:治疗原则是什么?

袁轩:大扁桃体长期存在,慢性发作过程,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并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和祛邪。扶正重在肺、脾、肾三脏,以补气与养阴为主;祛邪重在祛除外感未尽之邪,以及内生之痰浊、瘀血、湿毒等。喉核肿大,宜利咽散结。

屈文:老师,给我们从西医学角度讲一下人体的扁桃体。
袁轩:扁桃体是人体的淋巴器官,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按其位置分别称为腭扁桃体(欲称“扁桃体”)、咽扁桃体(欲称“腺样体”)、和舌扁桃体,因其患病机理相似,故腺样体肥大及慢性舌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章治疗。

屈文:小儿扁桃体炎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分为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痰瘀互结三种类型,急性发作包括风热引发、肺胃热盛两种。
儒信: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反复感冒,经常咽喉不利,如有物阻,时时咳痰清稀,兼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语声低微,怯场胆小,舌淡,苔薄,脉濡,指纹浮。
 2.病理分析。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则腠理不密,卫气不能固密肌表,则每因季节或环境变化时反复感冒,以至于喉核发炎,邪气长期滞留不愈,故出现喉核肿大。肺宣发卫气到体表,宣发失职,则卫外不固,邪气易侵,故经常感冒,咽喉不利;脾虚不运,则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语声低微、怯场胆小、舌淡、苔薄、脉濡等,均为气虚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脾气虚,治以补气强卫,穴位如肺经、肺俞、脾经、脾俞、足三里、丹田、膻中等;病位在鼻咽,治以利咽散结、通鼻窍,穴位如喉核、人迎、廉泉、天突、缺盆、足扁桃体、足咽喉、少商、列缺、天柱骨、迎香、鼻通等;病性属寒,治以温补,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病势为虚降,治以升提气机,穴位如脊柱、肩井、百会。
儒信:肺肾阴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反复咽喉不利,咽干口燥,清嗓频频,时有干咳,无痰或少痰,午后症状加重,兼唇红,午后颧赤,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指纹色绛。

 2.病理分析。鼻咽为清空之窍,为肺所主。肺阴不足,不能滋养咽喉,加之肾阴亏虚无以制火,虚火上炎,结于喉核,则喉核肥大潮红,并出现种种咽部不适的症状。肺肾阴虚,津不上承,咽喉失于濡养,更为虚火上扰,余邪滞留,故见咽干口燥,清嗓频频,时有干咳,无痰或少痰;下午为阳中之阴,阴虚则阳盛,更助虚火上炎,故午后症状加重;午后颧赤,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干,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火旺之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肺肾阴虚,需滋阴养肺,穴位如二人上马、肾经、肺经、肺腧、三阴交;病位在鼻咽,治以利咽散结、通鼻窍,穴位如喉核、人迎、廉泉、天突、缺盆、足扁桃体、足咽喉、少商、列缺、天柱骨、迎香、鼻通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穴位如水底捞月、天河水、大椎、心经、肝经;病势为虚升,治以补虚并引热下行,穴位如涌泉、脊柱等。
儒信:痰瘀互结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咽干涩不利,有异物感,吞咽不利,每因激动、忧郁而加重;或咽部刺痛,痰粘难咯,喉核肿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舌质黯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指纹滞涩。检查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
 2.病理分析。余邪滞留,日久不去,气机阻滞,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喉核,脉络闭阻而为慢乳蛾。小儿脏腑柔弱,正气未充,易为外邪所感,病后不仅阴液受伤,阳气也常受损,抗病能力减退,邪毒虽不甚重,但因正气虚弱,故不易于消除而留滞于咽喉,日久不去气血凝结不散,肿而为蛾。久病入络致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咽喉失于气血荣养,故咽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邪滞留成痰,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痰粘难咯、喉核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为痰瘀阻滞脉络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痰瘀互结,治以化痰逐瘀,穴位如脾经、内八卦、掌小横纹、小横纹、板门、肃肺、膻中、分推腹阴阳;病位在鼻咽,治以利咽散结、通鼻窍,穴位如喉核、人迎、廉泉、天突、缺盆、足扁桃体、足咽喉、少商、列缺、天柱骨、迎香、鼻通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病势为虚实夹杂,治以补虚泻实,穴位如足三里、脊柱。
儒信:风热引发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每因外感而咽喉疼痛突然加重,肿胀明显,局部焮红,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伴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检查见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表面有少量黄白色腐物。
 2.病理分析。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冲。或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于咽喉,气血不畅,与邪毒互结喉核,发为乳蛾。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蒸灼喉核,气血壅滞,脉络不畅,故咽喉干燥、灼热、发痒、疼痛,喉核红肿;病初起,火热不甚,故喉核表面黄白色腐物不多;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风热外侵,治以疏风解表,穴位如头面四大手法、肺经、合谷、曲池;病位在鼻咽,治以利咽散结、通鼻窍,穴位如喉核、人迎、廉泉、天突、缺盆、足扁桃体、足咽喉、少商、列缺、迎香、鼻通等;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泻火,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病势为实证,治以发汗泻实,穴位如二扇门、风池。
儒信:肺胃热盛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每因饮食、情志失调而咽部突然疼痛剧烈,连及耳根、颌下,吞咽困难,或有声嘶。可见喉核红肿,表面黄白色脓点,甚至连成假膜,严重者可见咽峡红肿。伴高热,口渴喜饮,咳嗽声重,痰稠黄,口臭,腹胀,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质红赤,苔黄厚,脉洪大而数,指纹色绛。
 2.病理分析。外邪壅盛,乘势传里,肺胃受之,肺胃热盛,火热上蒸,灼腐喉核而为病。亦有过食肥甘厚味,积久生热,脾胃蕴热,热毒上攻,蒸灼喉核而为病。肺胃热盛,火毒上攻咽喉,则见喉核红肿,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火毒灼伤,化腐成脓,则有黄白色脓点,甚至腐脓成片;热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结,故痰涎多、颌下有臖核;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发热、口臭、腹胀;热盛伤津,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热结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邪滞郁久生热,治以消积并清相应脏腑之热,穴位如小横纹、四横纹、胃经、肺经等;病位在鼻咽,治以利咽散结、通鼻窍,穴位如喉核、人迎、廉泉、天突、缺盆、足扁桃体、足咽喉、少商、列缺、迎香、鼻通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泻火,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箕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浊,穴位如大肠、七节骨、六腑。

袁轩:腺样体肥大与鼻窍关系密切,如同时伴有鼻窍疾病,需侧重于对鼻病治疗 ;人迎穴对腺样体肥大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我在临床中发现,如果患儿在调理过程中睡觉打呼噜,按揉人迎穴甚至呼噜声就能停止。

袁轩:鼻部症状只是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的局部症状之一,但多数患儿家长却常常被迷惑,以为孩子患感冒或者鼻炎。据了解,腺样体肥大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腺样体肥大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鼻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腺样体肥大使咽鼓管咽口受阻,将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扁桃体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急性发作,并诱发多种并发症,如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急性肾炎、败血症等,扁桃体过度肥大还可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低氧血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对于反复发作或过度肥大者,现代医学仍采用手术摘除疗法。扁桃体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器官,目前不提倡轻易做扁桃体摘除术,大力倡导积极保留扁桃体,尤其是儿童。

注:本文来源于轩祖学派袁轩老师创立的《医道医德》,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见网址:

http://www.zytnw.com/index.php/cn/Honor/index/tid/11.html


返回顶部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版权所有:辽宁省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5008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