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84005274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共享加盟 儿童专项 成人专项 袁轩讲座 案例展示 轩祖学派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轩祖鼻腺科采用四联综合调理方案:特定儿推+药浴+药敷+压豆,解决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鼻炎鼻窦炎鼻甲问题,中医鼻腺调理新突破,疗效显著不易反弹,绿色康养方案!
联系我们更多>>
18840052749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邮箱:2197393823@qq.com

轩祖学派

第十五章 心脏病症论-《医道医德》-夜啼|汗证|口疮—轩祖学派中医哲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0/07/28
第十五章 心脏病症论-《医道医德》-夜啼|汗证|口疮—轩祖学派中医哲学体系

袁轩:心系病症包括夜啼、汗证、口疮。

第1节夜啼

袁轩:夜啼是指婴儿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为临床特征的病症。民间俗称“夜啼郎”,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一般愈后良好,如果夜啼长期失治,会影响到生长发育。3个月以内婴儿多数每天啼哭约2个小时,6个月以内小儿常因饥饿、冷暖、衣着不舒适(潮湿)等原因啼哭,经处理后啼哭停止,属生理性啼哭,不属于病态。本节主要讨论的是小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西医学无相关病名,但认为夜啼与神经功能发育不良、生物钟机制未能建立,以及体内外存在影响小儿安宁的疾病或因素等。

娲慧:夜啼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夜啼包括脾寒啼、心热啼、惊吓啼、伤食啼,另外大孩子睡眠质量差往往与肝气不舒或心肾不交有关。

娲慧: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脾寒啼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2.病理分析。小儿脾常不足,腹中寒冷、疼痛不宁是引起夜啼的常见原因。白天属阳,夜晚属阴,脾为至阴,夜晚阴盛,则脾阳愈虚,寒更甚,收引凝滞加重,故小儿入夜即啼。脾脏虚寒,运化失司,故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虚寒内盛,故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寒所致。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寒气滞,需温脾散寒,行气止痛,穴位如脾经、脾俞、中脘、内八卦、肚角等;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心包安神法、五指节、猿猴摘果、涌泉;病性为寒证,需温阳平衡,穴位如三关、一窝风、外劳宫、手阴阳等;病势为阳虚,需温助元阳,穴位如丹田、命门、脊柱、八髎等。

娲慧:心热啼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吮乳时口中气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数,苔薄黄,指纹多紫。
 2.病理分析。由于胎儿在母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蕴有胎热,热盛则心烦而多啼;或小儿出生后心火炽盛,火热上熏,扰乱心神,烦躁不安,则夜不能寐。
 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故人夜心烦而啼;此证为受热所致,故哭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苔黄,指纹紫均为热象;小便短赤,舌尖红为心经有热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心经积热,治以清心调神,穴位如心经、心俞、调五脏;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心包安神法、五指节、猿猴摘果、涌泉;病性为热证,需滋阴清热平衡,穴位如二马、水底捞月、内劳宫、天河水、箕门、阴阳定惊法;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实,穴位如大肠、小肠、六腑等。

娲慧:惊吓啼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山根色青,甚者毛发竖立,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2.病理分析。小儿脏腑娇嫩,神气怯弱,如遇惊恐之物或异常响声,则心神不定,寐中惊惕,啼哭不止。小儿神气怯弱,复因暴受惊恐,则心神受惊,故睡中惊悸而突然啼哭,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以求安全;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心虚胆怯,故面色乍(忽)青乍(忽)白,指纹色紫,脉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惊恐伤神,需定惊止痉,穴位如精灵、威宁、老龙、合谷、曲池、委中、承山等;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心包安神法、五指节、猿猴摘果、涌泉、心经、肝经、脊柱;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阴阳,穴位如阴阳定惊法、十宣调惊法;病势为虚怯,治以补虚安神,穴位如心腧、胆腧等。

娲慧:伤食啼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夜卧不安,时时啼哭,不欲吮乳,脘腹胀满,或有腹痛拒按,甚者呕吐酸腐,大便秘结或泻下臭秽,苔厚腻,脉滑,指纹滞。
 2.病理分析。由于喂养不当,乳食积滞、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积滞郁结于胃肠不化,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间时时啼哭。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乳食积滞,治以消导止痛,穴位如板门、四横纹、内八卦、足三里、一窝风、肚角等;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心包安神法、五指节;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阴阳,穴位如腹阴阳、手阴阳;病势为实证,需通腑泻实,穴位如大肠,七节骨、六腑等。

轩仁:肝气不舒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情志不舒,烦躁易怒,善太息,胸胁胀满,排气多,夜卧不安,频频哭闹,舌质红,苔白或黄,本证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2.病理分析。古人认为,小儿病因单纯,无情志烦扰,但现在孩子营养充足,发育早,接触外界事物多,在情志形成过程中病因趋于复杂,如突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父母老师批评严厉、或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或与同伴打架怄气等,均有可能导致孩子情志失调,肝气不舒,腹胀不适,胁肋满闷,则夜卧不安,时时啼哭,或大声喊叫。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肝郁气滞,治以疏肝消气,穴位如肝经、肝腧、阳陵泉、太冲、胁肋、四横纹、小横纹等;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耳后高骨、小天心、百会、涌泉、五指节等;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阴阳,穴位如太阳、手阴阳;病势为实证,需通腑泻实,穴位如大肠,七节骨、六腑等。
轩仁:心肾不交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纳呆,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面红或萎黄 ,小便黄,大便干燥,容易激动,烦躁惊扰,入睡困难,或易醒,或醒后哭闹,舌质红,苔燥,脉沉细而数。

2.病理分析。小儿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致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则心火偏亢,失于下降,导致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水火二者互相制约,相互平衡,则水火相济,相安无事。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阴不制阳,则虚火亢动,导致心肾不交。或因心火妄动,下伤肾阴,则水火不济,心肾失衡,亦会出现心肾不交。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心肾不交,需沟通心肾,穴位如内劳宫与涌泉、二马与天河水、肾经与心经;病位在心脑,需镇静安神,穴位如太阳、耳后高骨、百会、心包安神法、五指节、猿猴摘果、涌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平衡,穴位如水底捞月、手阴阳;病势为虚实夹杂,需补虚泻实,穴位如心腧、肾腧。
                                 第2节汗证

袁轩: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现象,临床以不自主出汗,甚至大汗淋漓为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小孩。正常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汗属于津液,由皮肤排出,出汗有助于皮肤润泽,体温调节和废物排出。汗出有生理病理之分,生理出汗比如每因天气炎热,衣被过厚,喂奶过急,剧烈运动之后出汗为正常现象;病理出汗根据时间可分自汗和盗汗,根据部位分为头汗、胸汗、阴部汗、全身出汗等。小孩自汗与盗汗往往并见,不宜绝对划分。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轩仁:汗证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肺卫不固、气阴亏虚、湿热迫蒸、营卫失调。

儒信: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肺卫不固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淡,苔薄,脉细弱。

2.病理分析。小孩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或久咳久喘至肺气虚损。因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肺气虚,则卫阳不足,卫气不能固密肌表,腠理不密,表虚不固,则汗出不止。
 本证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阳主卫外而固密,肺主皮毛,肺卫不固,津液不藏,故汗出。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故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气耗,津液随气泄,故汗出更甚。气阳不足,津液亏损,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肺卫失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袭,故常易感冒。舌质淡,脉细弱为气阳不足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表虚不固,治以实卫固表,穴位如肺经、肺腧等;病位在肺脾,需培土生金,穴位如脾经、脾腧、足三里等;病性为阴阳失调,治以调和阴阳,穴位如头面四大手法、分手阴阳;病势为虚升(既虚证并伴气机上升),需补虚降气止汗,穴位如肾顶、太溪、揉涌泉、丹田、脊柱。

娲慧:气阴亏虚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2.病理分析。气属阳,血属阴。小儿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气阴虚亏。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多见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调养,或素体气阴两虚,故形体消瘦;气虚不能敛阴,阴虚易生内热,迫津外泄,故汗出较多;汗为心液,汗出则心血暗耗,血虚则心神不宁,故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气阴亏损故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脉细弱,均为气阴不足之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数,则为阴亏之征。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气阴两虚,需滋阴益气,穴位如二人上马、八髎、气海;病位在脾肺肾,需培补,穴位如脾经、脾俞、肺经、肺腧、肾经、肾俞等;病性为热证,需清热,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心经、肝经等;病势为虚升(既虚证并伴气机上升),需补虚降气止汗,穴位如肾顶、太溪、揉涌泉、丹田、脊柱。

法空:湿热迫蒸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大便臭秽,或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浮。
2.病理分析。各脏腑热盛,尽管性质和部位不同,但火性炎上,火性迫蒸,阳加于阴,迫津液外出而为汗,此汗多属于脏腑实热。小儿脾常不足,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甘能助湿,肥能生热,蕴阻脾胃,湿热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头为诸阳之会,脾主四肢,故头部或四肢汗多;湿热郁蒸,故口臭、口渴不欲饮、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湿热郁蒸,治以清热利湿,穴位如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阴陵泉等;病位在脾胃,需泻脾祛热,穴位如脾经、胃经、脾腧等;病性属热证,治以清热平衡,穴位如内劳宫、天河水、箕门、天柱骨、心经、肝经等;病势属实证,需通腑泻实,穴位如六腑、大肠、膀胱、七节骨等。

轩仁:营卫失调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2.病理分析。营卫为水谷之精气,化生血脉,行于经隧之中为营气,其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为卫气,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论述。正常状态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若小儿营卫之气生成不足,或受疾病影响,或病后护理不当,营卫不和,致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发为汗证。
 本证多为表虚者,病后正气未复,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汗出遍身,微寒怕风,或伴低热;肺脾受损,故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均为营卫失调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营卫失和,需调和营卫,穴位如手阴阳、三关六腑配合、内八卦顺逆各半、内外劳宫配合等;病位在肺脾,需补益脾肺,穴位如脾经、肺经、脾腧、肺腧、足三里等;病性属于寒或热,偏寒者配丹田、命门、督脉,偏热者配二马、水捞、天河水;病势为虚升,需补虚降气止汗,穴位如肾顶、太溪、揉涌泉、脊柱等。

第3节口疮(口炎)

袁轩:口疮是一种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的小儿常见口腔疾患。发生于局部多称“口腔溃疡”;满口糜烂、色红作痛称“口糜”;发生于唇周俗称“疱疹”。本病以2—4岁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它疾病之中。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失治、误治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可遗至成人。西医学称其为“口炎”。本病主要病位在心脾,后期涉及肾。病机主要为火热(积热、虚热)上熏口腔,熏灼口舌。实证责于风热与积热,虚证责于肾。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风热乘脾宜疏风清热;心脾积热宜清心泻火;虚火上炎宜滋阴降火。

儒信:口疮包括哪几种类型?

袁轩:包括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儒信:老师,给我们讲一下风热乘脾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甚则满口糜烂,或为疱疹转为溃疡,周围焮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伴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色紫。

 2.病理分析。本证多为外感引起,外感风热邪毒,内引脾胃之热,上熏口舌,故发为口疮。火热熏灼,故疼痛拒食,烦躁不安。热灼肠胃,津液受劫,故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兼有风热表证,故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外感风热邪毒内侵,引动脾胃之热,治以疏风清热,穴位如合谷、曲池、风府、脾经;病位在口腔,治以消肿止痛,穴位如地仓、承浆、颊车;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泻火,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箕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实,穴位如小肠、大肠、胃经。
岳忠:心脾积热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舌上、舌边溃疡较多,焮红疼痛,心烦不安,夜啼,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而痛,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色绛。
2.病理分析。由于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或喜吃煎炒之品,内火偏盛,邪热积于心脾,循经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心脾积热,治以消积清热,穴位如小横纹、四横纹、心经、脾经、板门;病位在口腔,治以消肿止痛,穴位如地仓、承浆、颊车;病性为热证,治以清热泻火,穴位如天河水、天柱骨、大椎、箕门;病势为实证,治以通腑泻实,穴位如脊柱、六腑、小肠、大肠、七节骨、胃经。
岳忠:虚火上炎的证候表现、病理及配穴思路?

袁轩:1.证候表现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稍食辛辣食物既引发,散发于口腔溃疡或糜烂,色淡,不甚疼痛,神疲,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

2.病理分析。小儿肾常不足,若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津液亏耗;或心脾积热,口疮经久不愈,致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本病。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阴虚火旺,治以滋养肾阴,穴位如二马、肾经、太溪、运土入水;病位在口腔,治以消肿止痛,穴位如地仓、承浆、颊车;病性为热证,清热平衡,穴位如天河水、水底捞月、三阴交、内劳宫、手阴阳、心经、肝经;病势为虚升,治以补虚并引热下行,穴位如足三里、脊柱、涌泉。

注:本文来源于轩祖学派袁轩老师创立的《医道医德》,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见网址:

http://www.zytnw.com/index.php/cn/Honor/index/tid/11.html

返回顶部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9号南湖科技大厦309   电话:18840052749   传真:暂无    版权所有:辽宁省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5008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