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脾肾气虚会导致小儿尿频吗?具体的证候表现|病理|配穴思路是什么?

1.证候表现为: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尿液清冷,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2.病理分析。小儿先后天不足,素体虚弱,脾肾气虚,肾虚则下元不固,气不化水,脾虚则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均可导致小便频数而量不多,甚则淋沥不畅,如迁延日久,损及脾肾之阳,则可伴浮肿、神疲乏力、面黄肢冷;亦有因体禀不足,气化无力,又易招致外邪,引起尿频反复发作。或因身体虚弱,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化无力,而发生小便次数增多,淋沥不畅者。
肾主水,肾气虚,水液升清降浊失司,故见尿频,滴沥不畅;脾气虚,则运化功能失司,故见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脾肾气虚之象。
 本证多见于白天尿频综合征或慢性泌尿系感染。由脾肾气虚,膀胱失约所致。脾肾气虚,气不化水,故小便频数。脾气不足,则运化功能失司,故见神疲乏力,精神倦怠,纳谷不香;肾阳不足,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无力,均为脾肾气虚之象。

3.辩证思路。本证病因在于脾肾气虚,治以温补脾肾兼补气,穴位如脾经、脾俞、肾经、肾俞、肺经、丹田、气海、运水入土及运土入水(可沟通脾肾,增强运水与制水功效);病位在肾膀胱,治以升提固摄,穴位如七节骨、百会、肩井、膀胱;病性为寒证,治以温里散寒,穴位如三关、外劳宫、一窝风、督脉;病势为虚证,需补虚,穴位如捏脊、足三里。

【注:本篇为轩祖派小儿推拿袁轩老师实践经验总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