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主义思潮奠基之作-《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新哲学开拓者高懿德
发布时间:2021/02/06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思想与特质简介
“物道主义”思潮的奠基性和首要的经典性著作是《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
(2016)。该著作创造和确立了“物道主义”概念并赋予了其蕴含的基本观念,
而且以其为最高精神原则演绎了世界万物与整个世界的统一性存在逻辑,建构了
一整套严谨庞大的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哲学体系。由于“物道主义”是这一哲学体
系的最高思想原则,故这个哲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物道主义”哲学或“物道主义
哲学”。
这里仅介绍其思想要旨和思想特质:
(一)《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的思想要旨
本著试图在找到本真的“哲学自我”或“哲学本身”并找到它最合理从而是
最恰当的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将这种本真的哲学按其最合理、最恰当的实现形式
呈现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逻辑化的哲学思想体系。
本著所寻找到的本真的“哲学自我”或“哲学本身”,就是把握世界统一性
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物道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而其最合理从而也是其最恰当
的实现形式,就是“物道主义”哲学范式。其基本要点如下——
1.哲学因应人类生存、生活的终极可靠性需要而诞生,其天职性使命就是终
极地解决人类生存、生活的终极可靠性问题,其途径就是要找到能够为人类生存、
生活提供终极可靠性保障的终极根据。由于这种终极根据只能存在于世界统一性
的存在逻辑中,故而哲学的根本任务和终极使命就是要达到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理
性把握。
2.由于世界统一性本身包含着一系列的基本环节,它们也只能在人类的历史
实践过程中向人们渐次展开,故要达到对世界统一性整体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也
必须伴随着这些基本环节在人类实践活动历史过程中的渐次展开而逐步实现,这
就决定了哲学对世界统一性的把握是一个长期历史性的理性精神活动过程。
从而——
3.哲学在广义上,它是人类理性地把握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思维或理性精神活
动及其历史过程的总体和整体,包括其中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及作为其系列成果
的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哲学思想体系,就此而言,它是历史上所有哲学家们历史活
动的总体;从狭义上说,它则是这种历史活动总体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的终极目
标,即对世界统一性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理性把握,形成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系统
化和理论化的哲学世界观理论。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灵魂,构成哲学的本体和本
质,是真正的或本真的“哲学自我”即“哲学本身”,前者则不过是后者的实现
过程和形式,并因其作为后者的实现过程和形式而由其赋予了广义的哲学属性。
4.哲学史上依次出现的各个时代的思想体系,都是达到和完成理性地把握世
界统一性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性环节,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对世界统一性诸环节
中某一环节的基本把握,而一当对世界统一性的所有基本环节达到一种基本的总
体性和整体性把握之时,也就是“哲学自我”基本完成理性地把握世界统一性的
使命之日。
这个时日已经到来!
5.从大框架看,哲学在古代,基本上把握了世界的本体与变体,或本质存在
与现象存在的统一性关系;在近代,基本上把握了世界的客观性存在与其思想性
存在——即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性关系;而在现代正进行着对世界的自然存在与人
类存在的统一性关系的把握。人类存在与自然存在的关系,是世界统一性基本环
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现代正在进行着的对这一环节的把握,是实现对世界统一
性整体基本把握的最后一块砖,因而具有封顶的性质。
6.但是,这样一种封顶式的把握,不能再像以往的哲学那样把本环节确立为
最高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原则而造成对世界统一性理解的片面性和虚假性,而应是
将包括自己在内的以往所有环节整合为关于世界统一性的整体性思想框架,把世
界统一性的基本构成原则确定为自己基本的哲学思想原则,由此出发才能全面地
把握到真实的世界统一性,从而避免对世界统一性把握的片面性和虚假性。
7.传统哲学对世界统一性的把握,除了具有从自身环节出发确定基本哲学思
想原则带来的片面性和虚假性外,总体上还带有人类中心主义人种学的片面性,
及有着将“物”、“道”分离且将“道”置于“物”之上的虚假逻辑,造成了对
世界统一性认识的逻辑虚假性和人种学片面性。
8.人种学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看待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上,
违反了人与自然界本有的平等存在关系,造成了人类对自身存在与自然万物存在
之本真统一性关系的背离,在实践上造成了当今生态环境危机、物种毁灭危机与
人类的生存危机。因此,为了把握真实的人类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关系,哲
学必须对此重新做出正确的把握,还人类存在与自然存在关系以真相。
9.传统哲学将“物”、“道”分离且将“道”置于“物”之上的虚假逻辑,
也违反了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之间道在物中、物高于道、物本而道用的真实关
系,从而造成了对世界的“物”“道”关系位置的错置,影响了对世界统一性的
正确把握。因此,为了把握真实的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的统一性关系,必须把
颠倒过的物道统一性关系再重新颠倒过来,还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关系以真相。
10.总体而言,传统哲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边缘,以道为本体以物为
末体,并以片面性的哲学思想原则为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统
一性。这种思想范式导致了对世界统一性把握的极大片面性和失真。要全面地把
握世界万物存在的真实统一性,就必须彻底克服传统哲学的上述范式和弊端,按
照世界万物存在的物体道用、物种平等、万物一体等本然逻辑,去理解和把握世
界的统一性,确立起以物本道用、物种平等、万物一体等关于世界万物存在统一
性基本构成原则为基本哲学思想原则的“物道主义”哲学范式。
11.“物道主义”范式所首先揭示的,就是客观真实的世界统一性的最基本
的逻辑,即世界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在于它们存在之道的统一性。这一基本逻辑,
就是世界统一性的最高原理,也是物道主义哲学的最高原理,而物道主义哲学系
统,不过是把握和阐释这一基本逻辑或最高原理的思想逻辑系统,并且因其符合
这一基本逻辑的本来面目而成为把握和阐释这一基本逻辑的最合理、最恰当的思
想理论范式。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客观真实的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基本逻辑,从而
本身正是整个哲学活动发展史所要终极把握的最终目标,由此也决定了,最合理、
最恰当地把握和阐释这一基本逻辑的物道主义哲学范式就是“哲学自我”也即“哲
学本身”的最合理因而也是最恰当的终极哲学思想范式。
12.“物道主义”之名,为其作为阐述世界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在于它们存在
之道的统一性这一最高原理的哲学思想范式和相应的哲学思想系统之谓,其基本
内容就是对世界万物存在之道之统一性逻辑的系统阐述,而这种统一性逻辑,既
是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存在之道,又是世界万物个体存在的基本道,简言
之,就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本道或普遍道。显然,对于这样一种立足于世界万物
存在之道去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之道所达到的关于世界万物存在基本道或普
遍道的思想范式与学说系统,冠以“物道主义”之名恰如其分。
13.传统哲学始终在追求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把握,但因未找到这一本真的
世界统一性的基本逻辑,故始终没有确立起最合理、最恰当地把握世界统一性的
物道主义思想范式,从而也就没有达到对世界统一性的全面真实的把握,而是各
以其片面性的哲学原则片面地、虚假地理解了世界统一性的逻辑。物道主义吸取
了它们的教训,克服了它们的环节片面性,吸取了它们环节的合理性因素,找到
了本真的世界统一性存在逻辑,建立了适合世界统一性本相的哲学范式,从而找
到了最合理从而也是最恰当地把握本真的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哲学思想范式,由此
而基本实现了哲学的根本任务和终极使命。
14.但是,物道主义尽管是哲学的终极范式,却仅是真正全面地把握世界统
一性本相的开端,因为第一,自觉地依据这种范式对世界统一性的把握本身还是
一个漫长而永无止境的过程,还会面临许多具体的环节需要把握;第二,这一范
式的终极性还仅是就其基本原则而言,其本身还需要不断地、永无止境地发展和
完善。
15.在对“哲学自我”或“哲学本身”及其最合理实现形式——“物道主义”
哲学范式——的上述理解基础上,本著将“哲学自我”或“哲学本身”呈现为“物
道主义”哲学的逻辑、理论系统,即,使其呈现为阐释和描绘世界统一性存在逻
辑的物道主义哲学体系,而这正是本著最重要的主旨。
16.“物道主义”首先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同时它又是以
此为根基和原则的价值哲学、伦理哲学和人类应有的基本思维(思想)范式,故
它同时是一种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伦理)规范,由此而同时具有着本体
论、思维论、价值论、道义论及相应的实践论意义。
17.世界万物统一存在的基本逻辑环节,就构成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这些
基本理念包括“宇宙唯物”、“物尊道贵”、“在思同一”、“存在即价值”、
“物种平等”、“仁爱万物”、“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等。它们共同构成
物道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凡是具备和渗透着上述基本理念和精神的思想
和行为,就可以说具有物道主义精神,但完整的物道主义精神,应当是它们的综
合统一体,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8.物道主义哲学全面分析了世界统一性的基本逻辑,以整部理论体系阐述
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万物存在之道的统一性这一最高原理,其所有的概念、
原理系统都是对这一最高原理的展开和论证,其所阐述的内容都是关于世界统一
的各个环节的统一之道,其中所涉及的上述基本观念构成着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
和精神,它们不仅是世界统一性最基本的构成逻辑,同时也是人类所应当追求和
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和道义原则。
19.如此的“物道主义”哲学被称为“物道主义”,首先体现为它是一种物
道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即一种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物道主义逻辑构成的理性哲学思
想体系(世界图景);同时又是人类所应当追求和遵循的最基本的生存-生活准
则(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
(二)“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的思想特质
《物道主义形而上学》是一部理论(理性)地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逻
辑的体系化哲学世界观,可以说这一书名,就是这一哲学理论的名称,它既准确、
全面地指明了这一哲学世界观体系的反映对象、基本内容及其最基本的思想原则、
思想范式和学理逻辑,同时也标示了其与既往所有哲学形态在这些方面的根本区
别,同时,它还标示着这一哲学体系是对既往哲学形态的颠覆性变革和革命。这
种哲学革命,亦如同物理学领域相对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爱因斯坦革命1一样,是
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爱因斯坦式的革命。可以相信,
这种哲学革命也必将引发人类的整个文化和生活领域的相应性质的革命。
既往哲学的第一大根本缺陷是总体上没有明确地把握到哲学的真正对象和
内容。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第一次明确地阐明了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
一性”——其具体内容是世界万物及世界本身构成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并自觉
地以其为对象而把握之,形成了把握这一对象的哲学世界观理论体系。这就在对
象和内容上与以往哲学有了根本性区别,体现着其对以往哲学对象和内容的根本
性变革。
既往哲学的第二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原则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人为中心来理解和看待人和世界关系的主客体思想体
系,都是只服务于人类生存和生活追求人类幸福而把自然万物只是看作手段的学
问,因而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种人道主义哲学。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原则,把握到了世
界万物平等存在一体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并使其成为最基本的
哲学思想原则。故既往哲学的基本思想原则是人本人道主义的,新哲学的基本原
则是物本物道主义的。书名中的“物道主义”一词便在基本思想原则方面直接指
明了这种颠覆性的革命性改变和区别,直接指明了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原
则,集中地体现着这种哲学思想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既往哲学的第三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范式上的道本物末主义。
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道”为中心和主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物被
道所“奴役”,成为理解和说明道的附属品。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基本思想范式,认为物是道的本体,道
为物的所用,详细论证和确立了物体道用、物本道末、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逻辑
思想范式。书名中的“物道主义”一词,明确了物为道本、道为物用、物以道构
成自身和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就是这种哲学的基本思想范式,从而颠覆了以往哲
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并使这种思想范式成为这种哲学的鲜明特征。
既往哲学的第四大根本缺陷是学理逻辑架构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
立和分离。
既往哲学在学理上呈现为形而上的本体论与形而下的现象论的相互分离、对
立与排斥。古、近代哲学的主体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是形而
下的实证哲学。形而上鄙夷形而下,形而下拒斥形而上。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认为彼此皆为片面和极端,论证了只有将二者统一
起来的“形而上下学”才能真正把握世界万物万象的统一性存在逻辑。书名中的
“形而上下学”一词,既点明了新哲学独有的学理逻辑架构之特点,又标示着其
对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彻底颠覆与革命,及其同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根
本区别。
既往哲学的第五根本大缺陷是存在(事实)与价值的分离。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创造性地提出了价值新定义并据此充分论证了存在
即价值的观点,指出:万物的存在本身就是自身存在的最高目的和最高价值,因
此万物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同时由于万物彼此之间有着最基本的相互构成的支
持性关系,从而彼此还有相互支持性这种外在价值。
总之,新哲学在以上五大方面从根本上对既往哲学的根本缺陷或弊端进行了
革命性的变革与克服,并由此确立了全新的且真正所是的哲学的对象、内容、原
则、范式和学理逻辑结构,并由“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一名鲜明、集中、准确
地标示出这种革命性变革及其所确立的上述内容。
众所周知,某一哲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原则决定它的最根本的特
性,构成着其思想体系的最基本精神,从而,表达这一思想理念原则的概念名称,
就成为该哲学体系的最恰当的标志性名称。对于“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这一体
系来说,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原则就是“物道主义”,因而“物道主
义”正是这一哲学体系的最恰当的标志性名称。另一方面,由于“形而上下学”
是“物道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的思想存在形态,故“物道主义”理论体系的实
际形态就是“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